●石底村因地制宜建设4个“百亩基地”。第一个是建设275亩发财树产业扶贫基地,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发动非贫困户加盟发展,现阶段石底村种植面积逾5000亩,发财树产业已成为该村新兴的优势产业;第二个是建设140亩南药(牛大力)基地,目前基地已种下牛大力11.2万多株;第三个是建设120亩花卉苗木深加工基地;第四个是建设380亩蔬菜基地。以产业兴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成绩单
●2017年,8户贫困户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实现所有贫困户有稳定住房,住房安全率100%。
●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在校子弟足额领取政策性教育生活补助。
●目前,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2174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完成14.3公里村内主要道路硬化;实现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网络覆盖全村;新建村卫生站;实现四个自然村主干道全覆盖的亮化工程;重新修缮挖通石底自然村、水鸭塘自然村防洪渠,解决逢大雨必水浸田地的老难问题;建设各自然村文体健身活动设施、中心村民房立面改造等33个新农村建设项目。
夏日炎炎,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里,进村道路旁的西瓜叫卖声,千亩发财树地上的剪枝声,百亩蔬菜地里的摘菜声,村民开着新买的小车回家所发出的喇叭声……诠释了这个山坑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时光回溯至4年前,地处云浮三县交界的石底村,村如其名,是个苦旱偏僻之地,进村只有一条泥泞的断头窄道,村庄房屋残破不堪、七零八落,村集体经济几乎每年都拿“鸭蛋”。
2016年,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石底村开展精准扶贫,立足当地山多田少、阳光充沛的自然资源条件,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先后引进建设了发财树、牛大力、花卉苗木深加工、蔬菜种植等4个绿色“百亩基地”。如今的石底村成功蝶变,成为产业多样、绿满山头、村美人和业旺的脱贫网红村,耕山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2019年,石底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9元,村集体收入达6万元。截至5月6日,全村56户22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种下发财树“不愁销路,管护好就有收入”
上午到皇帝柑林施肥,下午到发财树地剪枝,贫困户范金凤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摘下“贫困帽”的范金凤定了个小目标——给自家一层高的平房加盖楼层。
若放在几年前,这是她不敢想的事。那时,家有老人卧病在床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家5口仅依赖丈夫每月两三千元工资维持生计。
稳定脱贫关键要牵牢产业扶贫“牛鼻子”,结合当地低山丘陵、黄泥地肥沃的特点,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订单生产并保底收购的方式建设了275亩发财树产业扶贫基地,把有劳动能力的40多户贫户纳入其中,将发财树苗平均分给贫困户打理,让贫困户来当“管理者”。由公司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回收,树干一米以上胸径达到4至6厘米,每株收购价为11.5元,胸径越长收购价越高,胸径达到10厘米以上每株可卖上20多元,充分激发起农户的能动性。
范金凤独自一人就管理了4000多株发财树,经过3年多的种植,如今已长有两三米高。“不愁销路,管护好就有收入。”范金凤有信心到了今年的采收期能卖上个好价格。
“这几年生活舒心了不少,丈夫到市区务工,儿子大专也快毕业了,自己在家管理发财树照顾小女儿。”范金凤爽朗地说,发财树采收后,加上这几年种果树的积蓄,尚且够加盖楼层。“就算不够,再加把劲、勤力点。”
同样是因病致贫的张海泉,其所种的发财树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叶绿枝壮,他先后共种了5000多株发财树,首批采收了3000多株获得3万多元收入,收到款项后他第一时间用于偿还此前因妻子生病欠下的债款。
现在,他除了管护发财树、种些西瓜,还负责全村的垃圾清运工作,当起长冲自然村的保洁员,每月有近4000元工资。“再勤奋些,争取早日还清所有债款。”张海泉一脸期待地说。
建设4个“百亩基地”“家门口就业真好”
站在石底村的山头眺望,目之所及皆是发财树,目前全村共种植5000多亩发财树,在此基础上去年绿趣农业公司将发财树加工(大棚)基地建在石底村,今年还计划将加工大棚扩建到100亩。
基地的工人管理员周启超是个“90后”,因病致贫的他此前一直在佛山顺德务工,两个孩子嗷嗷待哺,生病在家的祖父母,均由妻子一人照料,为了给祖父治疗,每个月他得多次往返云浮、顺德两地,夫妻二人很是吃力。
“家门口就业真好!”今年初,周启超应聘上基地的管理岗位。每天至少有20位工人在基地务工,到了种植、出货、施肥忙碌的时候,最多有200多人同时开工。“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庭,妻子的压力轻了,心情也好了。”回村工作3个多月,让周启超惊喜的是,亲耳听到小儿子第一次开口说话时喊出“爸爸”二字。
为了改善生活,周启超在基地务工的同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了4000株发财树,加工基地就在村里,销路有保障,周启超正谋划扩大种植规模。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云浮市政府办公室驻石底村第一书记李锋表示,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工作队成立千谷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基地为平台,合作社分别与3家农业公司采取订单合作、入股分红方式种植发财树、牛大力、多肉植物。因地制宜建设了4个“百亩基地”,即275亩发财树产业扶贫基地、140亩南药(牛大力)基地、120亩花卉苗木深加工基地,以及引进本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建设380亩蔬菜基地。全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实现贫困户“户户有项目、人人能脱贫”。
广场舞跳起来“我们农村也跟上潮流”
白天干活,晚上跳舞,成了众多石底村村民的必修课。20时30分许,石底村文体广场歌舞升平,前来跳广场舞的村民络绎不绝。音乐骤起,近30名村民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扭动身体,舞动起矫健的舞步,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将近70岁,最小的7岁孩童也能随着音乐节奏娴熟地跳起来。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一年多前,扶贫工作队请来广场舞老师教授村民们跳舞,从一开始的寥寥几人到如今发展成为70多人的石底舞蹈队。“大家跳舞热情非常高,经常从20时30分跳到23时30分,直至广场路灯熄了才肯走,现在我们农村也跟上潮流!”正在跳舞的陈水群说。
村民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村容村貌的华丽蝶变。近几年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大网络覆盖工程、通电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等一系列民生难题逐一得到解决。
美丽乡村建设也让石底村久经蒙尘的秀丽自然风光重放光彩,更带旺了自驾游,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有不少慕名而至的游客进村观光打卡。“我们村还是个水果村,现在是白石西瓜上市,接着是金煌芒、荔枝、黄皮、皇帝柑,一年四季游客到村不愁没有水果吃。”石底村党支部书记伍永坚说。
从“输血”到“造血”转变是长效脱贫的核心要义。李锋介绍,结合石底村的农副产品特色和生态资源,扶贫工作队的思路是以做大做强当下的四大产业为基础,走农旅融合的乡村休闲观光游发展路径。
近两年,石底村对此做了不少探索,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白石西瓜,自2018起相继举办“泼水节”“西瓜节”等节庆活动推介当地特色水果和乡村自然风光,提升石底乡村旅游的美誉度。
南方日报记者李嘉怡雷贤辉通讯员胡碟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