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椅镇青桐村的甜玉米整装待发。 黄萱 摄
10月19日,首届全国甜玉米产业大会暨横县甜玉米丰收节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甜玉米广场开幕,横县获大会组委会授予“全国甜玉米生产第一县”的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横县始终坚持“一产显特色”的思路,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在国内外打响横县茉莉花品牌的基础上,把甜玉米产业打造成与茉莉花并驾齐驱的“香甜产业”,甜玉米种植规模在中国西南地区名列第一,被称为中国“甜玉米之乡”,并逐渐走上从“成吨卖、称斤卖”到“论个卖”的提质增效之路。
产业规模西南第一
走马横县校椅镇、石塘镇、陶圩镇等甜玉米生产集聚区,万亩连片甜玉米生产基地成为亮丽的农业景观。在青桐村甜玉米试种基地里,色彩多样的玉米鲜穗昂立枝头。此次大会采取全产业链交流模式,集中展示200多种适合南方气候的甜玉米品种,全国鲜食玉米产业专家和2000多位农民代表共同评测,选出了30多个华南(横县)基地试种优势鲜穗品种。
“科技支撑产业兴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玉米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述宽介绍,30多年来,横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甜玉米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1984年,广西农科院在校椅镇榃桥村委培育出广西第一个甜玉米品种——超甜20号,该品种后来成为我国甜玉米当家品种之一,参与培育和试种的校椅镇农民则成为横县甜玉米生产的“火种”。近年来,横县与6家区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并在2016年和自治区农业厅、广西农科院共同建立了横县鲜食玉米试验站,组建专家团队服务甜玉米产业发展。
同时,横县制定甜玉米生产地方标准,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新“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良种覆盖率达100%,种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横县播种甜玉米24.6万亩,产鲜苞26.08万吨,总产值达7.47亿元,种植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横县甜玉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列为第二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区域公用品牌“横县甜玉米”被列入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打造了“桂利农”“玉乡甜”“金牌帆船”等品牌。该县荣获“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电商倒逼产业提质
在大会现场展示的众多甜玉米品种中,以“白甜289”和“中国红”为代表的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引起了众多嘉宾和种植户的关注。据悉,当季普通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这两款水果则推往线上高端市场,每个售价8-10元。
“横县电商蓬勃发展,倒逼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的精品模式转变。”横县农业局局长龙朝晖说,2016年起,该县甜玉米紧随茉莉花茶“触网”,为了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各合作社纷纷通过引进新品种、发展保鲜技术、赋溯源码及研发鲜食、熟食甜玉米产品等形式打造精品,大型物流企业还专门在横县开辟了从地头直通南宁机场的甜玉米专线。在玉米采收旺季,每天约有2000吨甜玉米从横县发往全国,玉米笋、玉米须等产品也成为“网红”,玉米须线上售价25元/公斤仍供不应求。
新型农民带富一方
在全国甜玉米产业大会上,青桐村群众用一条用甜玉米扎成的88米“丰收龙”,舞出新时代农民的自信。大学毕业后返乡投身农业的闭德成等10人获评“横县十大职业农民代表”,他信心十足地说:“横县甜玉米一年3季,冬天玉米地还能套种荷兰豆。每年5月到元旦都是收购旺季。先卖玉米笋,再采摘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我们合作社还参与开发玉米油、玉米粉、玉米丝茶等产品。”在他牵头成立的横县校椅现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里,50名社员大部分都是深谙电子商务、熟悉网络语言的本地青年,辐射带动3000多名种植户。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激活横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也为老一辈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在榃桥村、潘村等地的电商服务站里,留守老人、贫困户通过为电商包装甜玉米,日均收益120元。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甜玉米成为横县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优势产品。目前,全县有10万农民从事甜玉米生产,种植户年人均种植甜玉米纯收入5200元,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记者 杨波 通讯员 陈寿欢)
转自:广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