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小番茄散发着香味,现代化的育苗基地里是可移动苗床、物联网等育苗智能系统……近日,山东省科协服务高质量发展媒体行调研团走进“中国西红柿之乡”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近距离感受科技为当地西红柿产业带来的繁荣与变革。
在这里,科技为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自主培育的西红柿品种接连问世,当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小县城的种子从田间地头“飞上”了太空。
科技赋能,西红柿种子“上太空”
大棚里,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平平无奇”的西红柿苗上。这些就是曾经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飞上太空的西红柿种子。
“这个是普通的西红柿种子,这是上过太空的56-68西红柿植株,”单县西红柿协会会长任思党双手各拿着一棵西红柿种苗向记者介绍,“明显能看出上过太空的西红柿茎秆更粗,而且部分叶片已经脱落,这说明它比普通西红柿生长速度更快。”
2023年初,为解决单县番茄良种选育难题,单县科协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单县西红柿协会与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全面对接,成功争取到中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协会选送的56-68、56-79番茄育种材料共7000粒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升入太空,在圆满完成了为期5个月的航天试验后顺利回归。
目前,单县西红柿协会专家团队筛选出的4000粒太空种子,已通过一阶段播种育苗,正在进行为期4个月的田间对照实验。下一步,这些种子将会被送到中国农科院进行基因测序,通过分子标记基因位点比对和提纯扶壮实验,选育出丰产、抗病、优质的航天番茄新品种。
自主育种,让西红柿种子更“金贵”
“这个紫红色的西红柿,除了具备普通西红柿的优点以外,还富含花青素。”任思党手中紫红色的小番茄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种名为“黑玉珠”的新品种,是采用杂交育种技术经过多年选育培育而成的。“现在这个种子卖得很好,售价也很贵,一克种子能卖到900元,现在黄金还卖不到这个价格呢。”任思党自豪地介绍。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单县西红柿协会共培育了72个新品种,其中26个品种已经在农业农村部进行登记并拿到证书,6份种质资源被国家资源库收藏。
“用牙咬,用眼瞪,一把尺子一杆秤。”这是过去单县种植户培育西红柿的真实写照。“现在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我只要掐下指甲盖那么大的叶片,拿到实验室分析,就能知道这个植株的特性,育种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种苗,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任思党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种子能富一方百姓,带动一方产业。从过去凭借经验育种,到如今结合分子育种、生物育种,科技为育种带来了深刻变革,也为单县优良西红柿种子的培育不断注入新动能。
增产增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当地村民刘爱芳已经种植西红柿15年了。过去的西红柿品种皮薄,运输过程中极易裂果。5年前,刘爱芳开始种植单县西红柿协会自主培育的新品种,这种西红柿解决了裂果问题,而且非常高产优质。种植的第一年,刘爱芳就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地的效益达到了3万多元。“现在,我们的西红柿远销多地,北京、徐州……最远卖到过福建。”刘爱芳介绍。
单县的土地面积较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单县西红柿协会专家团队还创新性地探索出西红柿-芹菜套种模式,并对农民进行培训。一亩地如果只种植西红柿,产出的农产品只能卖到3万元左右,采用西红柿-芹菜套种模式后,种植户收入提高到了10万元左右。这种种植模式在周边地区也引起了轰动,吸引了商丘、菏泽等多个地区的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
除了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模式,单县科协还与西红柿协会紧密合作,将科普宣传、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后期管理,每一个种植环节,村民们都能得到科学指导。经过协会指导后,农民们种出来的西红柿价格更高,每亩地能增收近7000元。钱袋子鼓起来、农民生活好起来,科技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记者 张宁 通讯员 谢丽)
转自:大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