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菌菇”带起一条绿色产业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24





  找准合适时机,一粒孢子一场雨便能钻地而出,擎盖不绝。山东青岛西海岸大村镇以出产菌菇闻名四乡,小镇的发展也如同菌菇的生长一样,一场春风吹起,生机盎然……


  菇香小镇产业旺,景秀大村百姓富。眼下正是出菇旺季,走进绿色家园工厂化菌菇车间,一排排平菇菌棒齐刷刷撑起一把把“小伞盖”,阵阵菇香扑鼻而来。“目前已经运营投产的一期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年种植菌包240万包,年产平菇1200吨,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江富向记者介绍。


  从传统菌菇种植到产业化工厂生产,再到绿色循环农业,大村镇逐渐走出了一条以食用菌产业为特色,集食用菌栽培、肉牛养殖、肉鸡养殖、有机肥生产、绿色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的绿色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菌菇撑开“富民伞”


  “3亩食用菌能致富,10亩食用菌盖起小洋楼。”20世纪90年代初,菌菇种植开始在大村镇发展起来,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自发零散种植,大村镇的菌菇种植虽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百姓致富,也在青岛地区小有名气,但是想进一步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大村镇的菌菇生产亟须进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阶段,提升品质和产量;光靠老百姓自己单打独斗,没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菌菇产业化生产势在必行。大村镇农业农村中心逄润卿告诉记者,2011年开始,大村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陆续引进绿色家园等7家龙头菌企,开启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菌菇产业化种植阶段。“目前,我们镇共建设食用菌种植棚1800余个,全镇年菌棒保有量800-1200万棒,年产菌菇3000余吨,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带动劳动力1800余人。”


  如今,大村镇的菌菇种植不仅形成了产业,更开启了数智化管理模式。“在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不管是温度、水分还是光照的调节,都实现了自动智能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只要在程序中设定好各项参数,设备就能实现全自动调节。”宋江富告诉记者,通过测算,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每亩可种植菌棒60万棒、年产食用菌60万斤,相当于500亩土地种植粮油作物一年的产值。


  从绿色种植到绿色养殖


  菌菇产业激活了大村镇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但是要实现全面致富和长效发展,仅仅依靠香菇一种产业业态是不够的,必须延展产业链条,开拓更多发展路子。菌菇生产每年产生大量废料,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它发展别的业态呢?2014年,绿色家园开启了以“种菇-养牛-堆肥-种植绿色食品”为主体的循环产业链条。“菌菇基地产生的废菌包通过处理,可以加工成畜禽养殖饲料,而畜禽产生的粪便则可以通过生物堆肥的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用作农作物绿色种植标准园的养分补给,而绿色种植农作物产出的秸秆正是制作菌包的材料之一。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宋江富为记者介绍了这套绿色循环模式的主要机制。通过绿色循环产业机制,2021年绿色家园共消耗农业废弃物、秸秆5000余吨,变废为宝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0余人,增加临时性用工700-800人,人均增收4万元,每年为周边种植户增收400万元。


  从绿色种植到绿色养殖,大村镇依托绿色家园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托管代养代孕”合作模式使肉牛养殖户与农民合作,为当地养殖户蹚出了一条增收新路子。“以前自己在村里养牛,年纪大了养不动,牛草都抬不动了,自从有了这个‘托管代养’,现在我的5头牛都托管在这,生病不用管、饲料不用管,每头牛每年还返给我1500块钱,牛如果死了,还按照市场价赔给我。”茂甲村农户丁庆勋笑着说道。


  宋江富告诉记者,绿色养殖不仅消耗了菌菇基地的生产废料,还保证了农民10%-15%的年收益率,拓宽了农户的增收路子。“生产模式形成一个绿色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全程多环节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既减少了生产对乡村环境的污染,又让乡亲们赚到了钱,一举两得。”


  党建引领全产业兴旺


  从村民零散种植菌菇到如今全镇全产业兴旺发展,大村镇的振兴之路越走越有劲头,“共富”探索越来越深入。2017年,大村镇规划400亩土地,打造集农产品恒温储存、气调保鲜、冷冻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线上线下双向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打破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融合产销合作、大宗生鲜交易、电商合作入驻、供应链打造、贸易加工等多种运营模式,完善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目前,农交中心已入驻企业55家、年交易额近2亿元,同时配套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年加工能力达到6000余吨,仅错季销售一项业务每年营收可破亿元。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同时,同比提高交易农产品附加值的30%-100%,极大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发展。“我种的50亩阳光玫瑰就跟农交中心合作,平时通过冷库储存错季销售,如果市场形势不好,农交中心还能帮我们兜底,对我们种植户来说只赚不赔。”农户邓来志告诉记者,农交中心还免费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农户增产增收。


  从带领百姓引进菌菇种植到产业化探索,“菇香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一直以来,大村镇都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抓手,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民增收上下功夫,强化党建统筹引领作用,构建“平台-企业-农户”产业致富链条,搭建起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产业共建、利益共赢联结机制。“我们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题工作组,把产业发展纳入村党组织履职干事清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源换项目。”大村镇龙潭新村党委书记封安红介绍。


  共富探索离不开“龙头”带动。大村镇党委书记任双平表示,近年来,大村镇积极推广“龙头+合作社+园区+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助力绿色家园、汉森等23家农业企业以及西海岸新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农高集团(大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9家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升级,形成了以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转自:农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