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实施“特优”战略 做好“土特产”文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16





南粮北植 南菜北种 南茶北栽 南鱼北养


山西运城实施“特优”战略 做好“土特产”文章


  回眸2024年,山西省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之举,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加大以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为特征的“四南四北”农业产业转型力度。


  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数字气象仪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智能防雹网有效抵御自然灾害,而高标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则实现了精准灌溉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走进位于临猗县北辛乡平宜村的一处“郇阳果园”,随处可见的高科技正在协助果园酝酿来年的高产丰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近年来,运城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之举,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狠抓以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为特征的“四南四北”农业产业转型,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总产常年稳定在30亿公斤左右;“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等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叫响,特别是像水稻、茶叶、火龙果、大闸蟹、白对虾等南方特产,目前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广受市场青睐。


  与此同时,运城市以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最大的叶菜生产基地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鸡蛋供应基地为抓手,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蔬菜瓜果产量175.5万吨、肉蛋奶产量50.61万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77万吨;力促果业提质增效,各类果品出口76个国家和地区,水果、蔬菜、肉蛋奶产量持续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运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


  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


  在做大主导产业的同时,运城市进一步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设立担保基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形成势。去年8月,新出炉的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运城市165家企业榜上有名,总量居全省各市第一,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粮、果、菜、畜、渔等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基本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和产业全链条覆盖。


  此外,运城市把发展新业态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以万荣苹果、稷山蛋鸡、临猗冬枣、新绛蔬菜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初步建成全链升级、要素聚集、联农带农、服务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促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范围不断延展、内涵不断丰富、成果不断放大。


  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


  寒冬季节,运城市万荣县高村镇乌停村乡邻中心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的场景。运城市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通盘谋划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


  其间,运城市深入实施“三晋强基”工程,狠抓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把准把稳改革方向,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改革、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改革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乡村赋权扩能、资源下沉;健全队伍强引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下派1200余名机关干部任“第一书记”,选派700余名乡村干部跨村任职,招聘1500余名“三支一扶”人才到村工作,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头雁”。


  运城市以市县城镇周边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以景区周边农村为带动抓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以特色农产品为卖点,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打造产村融合示范点,建设高效顺畅农村流通体系,让乡村农文旅融合新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推动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通讯员 董战轩)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