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地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山西农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山西省牢记领袖嘱托,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分年度行动计划方案、《山西省“十四五”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规划》等,2022年与农业农村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经过不懈努力,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有效转变,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效益得到较大提升,创设的“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 农业现代化体系日臻完善
“东西川村有机旱作谷子种植基地在传承晋庄‘秋耕壮垡、三墒整地’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应用长谷478系列谷子良种,采取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一体实施,秋季通过机械化深耕、增施有机肥,同时应用智慧农业装备,达到‘蓄墒’‘保墒’‘查墒’‘补墒’‘促产’,打造了有机旱作谷子种植的晋庄新实践。”9月12日,在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东西川村有机旱作谷子种植基地,壶关县县长李杰给前来观摩的人员介绍了种植模式。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晋庄经验”一直是全国旱作农业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我国北方旱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的壶关县秉持传统有机旱作技术精华,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传承和创新的路上开始了“晋庄经验”的新实践,是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扎实发展的缩影。
山西省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经千年的有机旱作农业,在传承发扬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生态保护等传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今天更加注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入机械化、信息化等要素,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农业技术全方位赋能提升,为传统技术插上科技翅膀,做到资源高效利用、土地用养结合、农产品绿色健康、农业高质高效,引领带动了全省的农业现代化。
——技术体系初步构建。聚焦“土、肥、水、种、技、机、绿”关键要素,山西省成立国家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有机旱作专业委员会。打造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的有机旱作科研基地44个,研究推广技术模式50余项,两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制定地方标准100余项,发布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应对今年部分地区的旱情,有机旱作技术的抗旱稳产效果得到了种植户的高度认可。
——产业体系更加完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获批晋中国家农高区,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化示范区81个;4个产业入选国家重点产业集群;打造100个乡村e镇,建立农产品上行快件补贴机制。建立“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矩阵,山西特优农产品走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经营体系日臻完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超过3300万亩,服务带动小农户310万户。截至2023年底,培育农机合作社2777个、带动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9%,培育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941个,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秋粮“一喷多促”面积稳步扩大,有力保障了粮食丰收。
坚持资源高效利用 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关系,坚持以水定产、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有机旱作,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化学品投入,增施有机肥,推动节水发展,防治面源污染,努力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坚持改土沃土肥田,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抓实粪污处理和秸秆还田,山西省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推进土壤改良与培肥。在20个县配套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治理坡耕地52.7万亩。治理退化盐碱耕地30.92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13等。积极筹措资金提高建设标准,三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38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新建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利用县2个、绿色循环种养试点县2个,组织35个重点县推广“过腹还田”等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坚持农业节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科学使用,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制定全省推进农业节水五年行动方案和2024年实施方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607万亩。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技术方案,配方施肥面积5085万亩次。建设高标准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示范基地23个、绿色防控示范区500个,病虫害防效90%以上。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310万亩。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78个,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为补齐农机装备不足短板,山西省聚焦传统有机旱作技术机械化,研发深松、垄沟互换、镇压提墒等自有产权机具,促进有机旱作技术艺机一体化、轻简化。创建各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49个,丘陵山区农田作业通行条件试点10万亩。
2022年,农业农村部与山西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随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实施,山西省耕地地力进一步提高,产地环境保护水平、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全省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02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6%,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到0.571。全省农药、肥料使用量持续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93.5%,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4.79%。
坚持“特”“优”战略 将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
“金珠换不来沁州黄”,以沁州黄小米为代表的晋粮自古就是皇家贡品;“天上蟠桃宴人间玉露香”,以玉露香梨为代表的晋果香飘海内外;“遍地黄花是金簪”,以大同黄花为代表的晋菜驰名全国;“恒山黄芪甲天下”,以正北芪、潞党参为代表的晋药品质有口皆碑;“牧童遥指杏花村”,以汾酒、老陈醋为代表的晋酿更是久负盛名……
9月20日,以“晋品南下,川递真情”为主题的“有机旱作·晋品”推介会走进成都,把最好的“晋品晋味”奉献给热情好客的巴蜀人民。现场进行展示展销、产品品鉴、品牌推介、贸易洽谈等活动,现场签约总金额约1.36亿元。
在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和有力支撑下,山西省出产的农产品绿色健康、品质上乘,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全链条推动。山西省分区分作物布局特色主导产业,新创建现代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7个、产业强镇15个,打造省级特优产业强县10个,建设林药林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个,有机旱作生产基地125万亩。安排龙头企业专项资金近6亿元,支持有机旱作生产。支持1847个规模主体推广应用有机旱作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围绕蔬菜、水果和薯类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999个,新增库容439万立方米。
品牌培育。建立“有机旱作·晋品”标准体系,新制定发布团体标准30项;遴选首批六大类66个“有机旱作·晋品”,发布“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21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176个,153个优质农产品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线上与京东、“与辉同行”等电商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年度下单量超1000万单。线下聚焦长三角、粤港澳等地举办专场推介活动。组团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20余次,累计签约额超过500亿元。
下一步,山西省将继续不折不扣落实部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技术研发集成、改善基础条件、产品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走实走好有机旱作农业之路,产出更多更好的“有机旱作·晋品”,让更多的人“晋·享天然,品·味出色”。(记者 王秀娟)
转自: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