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不理旧账’,在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中对合法承诺、合同协议不履行,对规划、决定不落实,对历史遗留事项不解决,对生效法律文书不执行等问题”“违规设定中介服务事项,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委托给市场中介机构,变相指定中介机构搞垄断服务,以及工作人员默许、纵容、勾结‘黄牛’和‘黑中介’等问题”……近日,为加强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优化营商环境履职情况的监督,山西省纪委监委公布举报热线,受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反映,并明确十方面受理问题范围。
据了解,今年2月至3月,山西省纪委监委组成16个专项检查组和1个专题调研组,对全省11个市、省转型综改示范区,以及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对象的39个省直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查,发现问题1543个、问题线索76条,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形成21份专题报告。
“专项检查结束后,我们到各市和省直单位进行现场反馈,并召开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推进整改部署会,向各监督检查室与案件监督管理室移交有关问题和线索。”山西省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为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该省纪委监委紧盯整改强化监督,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督重点、监督措施、责任部门、监督成效评估等具体要求。
根据工作方案,山西省纪委监委建立问题整改监督台账,严格实施台账管理,跟踪监督对账销号,形成建账、对账、督账、报账、核账、销账监督闭环。同时,通过“月报告、季调度”工作机制,紧盯责任落实、措施落地、整改进度、整改成效等情况,全程监督跟踪问效,从严审核整改方案,综合研判整改情况,严格验收整改结果,全面复盘整改成效,以真督实督推动整改责任单位交真账、交实账。
据悉,山西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领办督办26项重点事项监督整改任务,推动解决部分审批事项未进政务大厅、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更新不及时等一批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针对省级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查已监督推动完成整改问题1498个,推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868项,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治理效能。
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办案件、共享成果、促进治理有效贯通,既紧盯问题精准监督,推动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又举一反三系统施治,推动整改成效巩固拓展,持续放大整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好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促治促建作用,山西省纪委监委陆续通报了两批13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域经验、全省共鉴”,在专项检查中及时总结推广运城以整治“吃拿卡要”小切口助力营商环境转变、大同开展审批事项隐性壁垒专项清理等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局部治理向全域共治转变。
今年以来,运城市纪委监委以整治“吃拿卡要”为切口,靶向发力、纵深推进。该市纪委监委通过“百行千企万民大调查”问卷、案件分析“回头看”,提炼30种“吃拿卡要”突出表现,并组建5个专项监督检查组,同时举办专场电视问政,公开曝光随意伸手、巧立名目等行业乱象,倒逼相关职能部门立行立改、全面整改。为检验工作成效,运城市纪委监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办实事”活动,督促52家单位限期办结实事92件。大同市纪委监委进一步深化拓展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成果,督促相关部门对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方法、机制、模式进行归纳、提炼,制定《大同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办法》。
山西省纪委监委坚持上下联动,各市纪委监委、省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同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检查,形成了营商环境建设全省“一盘棋”格局。山西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进一步聚焦经营主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加大明察暗访、督导问责、案件查办、通报曝光力度,以强有力政治监督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李灵娜)
转自: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