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长,初心不忘——高平农商银行践行“背包精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23





山西新闻网晋城讯 在山西农信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凭着对农信的一腔赤诚,无论山高路长,他们背着背包,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老百姓把这种服务精神称为“背包精神”,把山西农信亲切地称为“百姓银行”。一个小小的背包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七十年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但山西农信人初心不变,薪火相传,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始终传承着这种服务精神,践行着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理念,并在新时代里,继续履行着背包精神新职责,书写着背包精神感人的新诗篇。


背包·初心

高平农商行员工很喜欢听老一辈农信人讲他们当年的奋斗史,讲他们那一个个泛黄的背包,一把把铮亮的算盘,一本本厚实的账本,一条条崎岖的山路,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吸储故事,一件件帮老百姓扶贫放贷的案例……在他们口中,那艰苦的时光仿佛泛着光,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看到他们对过往的神往,这份过往时光的奋斗史同样感染着我们新一辈农信人,这份沉重的奋斗史让现在的员工不敢懈怠,砥砺前行,这条沉重的奋斗路,那一个个背着背包的身影就是高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的核心精神所在。

高平农商银行一直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七十年来,通过一代代农信人的努力,在农村这片广阔而美丽的土地上,高平农商银行始终是支持三农的主力军,是高平市农村金融的主体,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背包精神作为一辈辈农信人的核心文化精神,作为一辈辈农信人的精神力量,鞭策我们始终不忘“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初心,始终以助力广大农村实现小康富裕为使命,为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为所有农信人的共同梦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力军角色。

不能忘了那一个个背着背包的身影,不敢忘了一辈辈农信人的努力,那是所有农信人始终不忘的初心。


背包·传承

每一名新入职的高平农信人都会先在总行接受理论知识教育,随后跟随各网点优秀柜员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谁都会谨记自身使命,工作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地传授给新来者。高平农商银行银行以为员工说,他来高平农商行已有七年之久,犹记得初学时自己的舒服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形成好的习惯,一定要坚守知道自己的底线!”时过境迁,但言犹在耳,如今他也依然把这句话告诉许多新学者,帮助他们在工作开始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农信人的传承是春天的一滴滴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农信人的传承无声无息,却同样印在每一个农信人心底,让人不敢懈怠;农信人的传承是温暖的,老农信人是新人们的长者、师者,像家中的老者一般把技能传授给我们,也把家的温暖传给一辈辈农信人,让所有农信人在这个集体里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农信人的传承是认真的、严苛的,一笔笔账容不得一点点差错,只有合规经营,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农信人的传承是脚踏实地的,只有深入广大群众家中,才能尽职调查,了解情况,做到精准扶贫,在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竞争愈加激烈的时候,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营销存款。

背包精神是农信人奋斗的传承,是农信人合规的传承,是农信人爱的传承,是农信人始终被广大老百姓信赖的核心所在,是农信人不敢忘的传承,它虽不瞩目,但力量已深入人心。


新时代·新背包

随着时代的发展,ATM机、POS机、手机银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山西农信构建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信“传统背包”到“科技背包”的跨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背包时代的结束,背包精神不仅仅属于过去,它不断的传承,指引着我们前行。

在新时代里,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将更快捷的金融产品在老百姓间得到广泛应用,高平农商银行经常举行“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活动中向老百姓积极推广我行推出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晋享生活等金融产品,使高平农商行的金融产品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了积极支持;同时,反洗钱作为高平农商银行的重要工作,我们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反洗钱知识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洗钱的危害,使老百姓有保护自身资金安全的意识,对电信诈骗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高平农商银行始终把社会责任牢记心头,我们定期对养老院进行慰问,对贫困人士进行捐助,这种社会担当精神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新时代,新机遇,高平农商银行结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正在建设全心全意造福地方经济的“百姓银行”,人人守信用,事事讲诚信的“诚信银行”,以法律作为我行经营管理基本依据的“法治银行”,在流程、产品、风控、队伍、文化等方面走精品之路的“精品银行”,满足时代需要、充满竞争优势、充满创新能力的“智慧银行”等“五个银行”和打造一张“城市名片”为新时代农商梦的新愿景。

新时代,高平农商银行不负背包精神,不负老一辈农信人的努力,我们将满怀新希望,承载新梦想,无论山高路长,始终初心不忘,在新时代里继续攀登新高峰,铸就新辉煌!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山西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