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与富农


“背包银行”精神辉耀太岳 沁水县农信社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6-23





“背包银行”精神是老一辈农信社员工背着挎包,装上票据、算盘、印章,不顾冬寒酷暑,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上门为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农信社大力弘扬“背包银行”精神,主动传承“背包银行”精神,继去年投放扶贫贷款1.21亿元,圆满完成年度扶贫任务,先后获得省联社“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晋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创优金融服务、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扶贫劳动竞赛“集体二等功”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红旗单位”之后,今年以来,他们坚持脱贫队伍不撤、责任不卸、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坚持在程序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效,积极回报社会,确保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截至6月底,全县农信社新增扶贫贷款4838.56万元。其中小额信用扶贫贷款138笔668.56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共12笔3580万元,带动贫困户339户。


强化政策传导 心贴心帮扶

  为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该农信社实行扶贫分片责任制,将扶贫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县农信社22个网点的近百名客户经理,自觉传承“背包银行”精神,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对包片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摸排走访,确保扶贫和信贷政策宣讲到位。一是进村入户宣传农信社优惠信贷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放下思想负担,敢于借助金融力量实现脱贫致富。二是通过对辖内贫困户开展大走访活动,迅速对有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筛选,在不违反相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优化信贷流程。三是联社纪委严格把关,认真对照贫困户名册,精准识别,确保小额扶贫贷款发放落到实地,发挥金融脱贫最大效能。四是开展“金融夜校”活动。各网点利用下班时间,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扶贫贷款流程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扩大宣传受众面,为金融精准扶贫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了农信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输血造血并重 手拉手共建

结合县域龙头企业共同扶贫,是该农信社积极探索的“农信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好模式。此举不仅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还能为农业产业造血,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造福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从单向“输血”扶贫到复合“造血”扶贫的转变。目前,沁水农信社已经为鑫伟精铸有限公司、康茂城及全县农业“土专家”“田秀才”、重点产业大户等能人发放了扶贫再贷款3000余万元,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吸收当地贫困劳动力600余人就业,带动山区乡镇农村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圣康蜂业公司是沁水县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农信社为该公司投放产业扶贫贷款300万元,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潜能。公司放手积极为贫困户提供蜜蜂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之路,一个贫困户养蜂20箱,当年可实现增收1万元;第二年发展养蜂40箱,可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当年着手养蜂,当年实现脱贫。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引导全县100多个贫困户发展养蜂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打造产业高地 肩并肩战斗

用品行体贴老百姓,用真情温暖贫困人。为做好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撑,该农信社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支农支小”为重点,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优先用于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青龙村位于县城西面,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也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农信社投放信贷资金259.13万元,让该村54户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村委集体建成了日光温室大棚50栋、春秋大棚300栋、高标准智能棚1栋,占地200余亩,年人均可以增收6000余元,几年之间形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村里年过六旬的崔壮叶,家里虽然只有两口人,但丈夫常年生病,因看病吃药四处借钱,债台高筑,生活困难,是县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为了帮助崔壮叶脱贫致富,农信社上门调查,客户经理鼓励她承包村委的大棚种植蔬菜脱贫,并及时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现在她承包了村里2个大棚,靠种植蔬菜增收脱贫,一栋大棚一年就能收入小4万元。如今,她生活不愁了,见人就激动地说:“有了农信社的支持,我一定好好种植大棚蔬菜,争取早日致富”。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