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邛崃市:加快打造世界级新能源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8-21





  临邛自古多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作为成都市“新能源、新材料两条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地处成都西南、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之间的邛崃市,正“加快打造立足成都、服务全球的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有三组扎实的数据支撑:一是2024年邛崃规上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值195.10亿元、增速17.9%;二是已经形成覆盖锂电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其中负极和隔膜材料支撑四川锂电产能均超50%;三是截至2025年7月,已聚集320余家产业链企业,形成动力电池、储能、消费电池全场景覆盖。


  这是生机勃勃的产业链,也是加速奋进的动力源。


  链主企业引领 璞泰来、融捷锂业等持续带动


  链主企业是产业链的领航头雁。头雁高飞处,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随之聚链成群、聚能成势,协同发展。


  璞泰来是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之一。“站在璞泰来观景台远眺,连片的标准化厂房里,上下游企业如同齿轮般咬合运转,每天有超百万件电池材料从这里发往全国”--这是上月清华大学“清崃知行”调研视野里的璞泰来。总部在上海的璞泰来是锂电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销量居全球前列,涂布机产值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是国内最大的涂覆隔膜加工商。基于成都锂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璞泰来2020年11月签约邛崃。


  在四川邛崃经开区,璞泰来旗下卓勤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10月陆续投产、嘉拓锂电池智能设备制造项目于2024年底建成投产、紫宸负极和石墨一体化生产项目也已启动试产……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璞泰来年产2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成套生产线项目在邛崃的建设进度,相关报道显示,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8万吨负极材料的年生产能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预计年产值120亿元。


  对于这一系列投资动作,璞泰来相关负责人表示,“邛崃生产基地新一代负极工厂、基膜和涂覆加工工厂均代表行业领先的生产效率。这些先进产能和差异化的产品,将与西南地区的锂离子电池企业形成材料配套,也将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辐射。”


  作为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另一链主企业--成都融捷锂业对新技术同样高度重视。7月28日,成都融捷锂业召开数字化转型项目启动会,计划于10月底正式上线数字化新平台。据成都融捷锂业总经理苏康介绍,“新平台将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维修成本、减少故障停机、规范作业体系,并建立设备绩效评估机制,预计将全面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这家一期年产2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致力于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电池级锂盐生产基地的企业,正在着力构建“矿山-冶炼”的创新闭环,让绿色成为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底色。


  链上企业配套 泓力新能源、爱敏特等聚合发展


  链上企业的聚合是产业链协同的基石,这种链接力与配套力推动着整个上下游抱团发力。


  在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经过粉碎、整形、造粒等一系列工序后,一袋袋350公斤包装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顺利下线。相关报道显示,成都爱敏特是天津爱敏特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在邛崃投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公司,占地面积约300亩。目前公司已实现满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模无人机电池、动力电池、3C消费类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据介绍,该公司“2025年要力争完成3万吨的销量,同比增长40%到50%。”


  走进泓力新能源的无尘车间里,一块块锂电池正从流水线上款款下线。这家细分市场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的锰酸锂电池企业,在邛崃从动工建设到产品下线,仅用时86天。


  翻开泓力新能源与邛崃结缘的时间表,就会找到86天的链接力与吸引力的秘密:“政府专班全力保障,确保产线5月完成调试,5月2日第一批产品便正式下线,我们将争取8月份实现满产的目标。”泓力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凯表示,“项目早一天建成投产,就能早一天创造价值。”


  据黄凯介绍,“目前,四川邛崃经开区多家新能源新材料链上企业如融捷锂业、璞泰来、爱敏特等,都已经成为泓力新能源的上下游合作企业,产品生产的本地化率已经超过10%,不仅为企业缩短了采购时间,也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未来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增长。”


  在泓力新能源的展厅,一张“能源流向图”非常醒目:生产余热回收用于供暖、废水经膜处理循环使用、电池回收产线能将退役电池二次利用……把绿色发展当成未来竞争力的梦想正在这里照进现实。


  链条外向延伸 新能源新材料的加法不断扩圈


  给产业链“做加法”,以更优的组合、更高的链动、更创意的串接,推动链条内外企业共同进化,往往能刺激市场的更多期待。


  对此,邛崃的眼光颇具创见:基于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优势,不断打开跨区、跨圈、跨群、跨链、跨界的想象空间。


  比如“跨区联动”,邛崃携手四川天府新区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联动模式,一手抓成果转化,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的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双碳”技术展示窗口)等科研平台提供为企业技术支持;一手拉项目招引,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布局1万平方米的邛崃·创新交流中心,打造企业服务最前端和科创研发汇集区。


  比如“跨链整合”,2月18日,2025“投资成都”(长三角)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上海派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邛崃市完成签约,将建立集新品研发、零部件生产及整车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综合基地,助力邛崃形成集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为一体的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开工、2027年投产、2029年达产,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13亿元。


  比如“跨圈发展”,积极切入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产业赛道,布局无人机结构件、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生产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技术应用,通过主导产业与未来产业相互赋能,构建融合共进的发展格局。相关报道显示,“目前,邛崃正在重点招引建设高功率密度锂电材料、高性能锂电池制造、固态电池及低空飞行器专用复合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低空经济产业生产基地项目”。


  强链、延链、拓链……链接的是新趋势,链动的是新未来。


  伴随着邛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阶段顺利投运,伴随着G108成新蒲快速路邛崃段开放投用,伴随着邛崃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以“建圈强链”为引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不断展开,一个推动产业能级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邛崃,正朝着奋力建设成都西部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加快打造立足成都、服务全球的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天府南来第一州,近悦远来总相宜。当前,邛崃市正以近悦远来的营城理念,以产立市、开放兴市、功能强市,加快打造以动力电池材料及设备、优质白酒、食品医药为主导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推动成都市域副中心建设成势见效。(工 云)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