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太阳岛养殖基地,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鲈鱼苗在水中攒动,呈现出一幅现代水产养殖新图景。作为泸州首例高密度养鱼项目,这里正以创新模式“游”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每立方米水体能养100多斤鱼苗,是传统养殖的数倍。”太阳岛养殖基地总技术员王国强捞起鱼苗介绍。在8个养殖大棚里,每个棚容纳120余万尾鱼苗,高密度养殖模式让有限空间释放出巨大产能。出鱼时,工人层层传递满盆活鱼的场景,成为基地丰收的生动注脚。目前,该基地鱼苗主要销往云贵川三省,因种苗优质,赢得了各地养殖户的青睐。
水质是高密度养鱼的“生命线”。为确保“好水养好鱼”,基地自主研制排污吸污设备,针对本土鱼类特点自研菌种,并通过高位池循环过滤养殖用水,形成一套完整的水质保障体系。同时,动态调控水中含氧量,让鱼苗在“氧足水净”的环境中健康生长,为高密度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泸州首例高密度养鱼项目。”该基地负责人舒一波谈及项目时充满自豪,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补助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让他更有底气探索规模化养殖之路。除了鲈鱼,该基地还引进鲟鱼、鳜鱼鱼苗,计划与镇上养殖户分享技术经验,通过多元化养殖拓宽产业边界,让“蔗里鱼乡”的金字招牌再添新亮点。
作为江北镇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高密度养鱼不仅突破了传统养殖的空间限制,更以科技赋能实现了“亩产效益”的跃升。从水质管控到种苗培育,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布局,这一创新模式正在改写当地水产养殖的产业格局。随着技术经验的成熟与推广,这片“高密度鱼池”有望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让更多农户在“水花”翻腾中收获致富希望。(郭建军 薛兴壹)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