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川很“热”。
11月下旬,记者从全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绘就美丽乡村四川画卷现场会上获悉,截至10月底,全省68.32%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高水平。
农村“治水”,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乡村振兴“颜值”,对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探索出丘陵地区厕污共治模式,被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列为典型案例;阆中市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广元市苍溪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被列入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多点开花、串联成珠”,12月21日,在“川江千里行”采访活动现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全省正逐步构建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探索出符合四川特色的治理路径。
治理率提升约50%
“为每户人家找到最适合的处理方式”
12月21日,仪陇县双胜镇新民村,村民许家全在自家厨房打开沼气开关,“啪”,灶台火苗蹿起。
在他家后院的菜地旁,简易图示阐释着他家正在用着“沼气池+旧粪坑”污水治理模式。厕所粪污与畜禽粪便全部接入沼气池发酵,淘米、洗菜等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旧粪坑,由此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燃料。总共1200元的建设成本,许家全支付400元,剩下的由当地政府补助。
与许家全家一田之隔,村民许智家则是另一种污水处理模式。“就是三格化粪池和灰水储存池。”许智指着脚下三块小格解释道,粪污在化粪池发酵腐熟后用作肥料,灰水储存池用于农业灌溉。
两种模式,让农家厕所的“黑水”和餐厨洗涤的“灰水”,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
明明是邻居,为何这两户人家的污水处理模式不同?
“因为许家全家里养了两头猪,有畜禽粪便处理的需求。”南充市仪陇县生态环境局水环境与农村生态股股长李奇介绍,除了以上两种模式,仪陇还针对建有传统粪坑的农户,采取“三格化粪池+旧粪坑”治理模式,针对居住相对集中农户采取“集中联建”治理模式。
“要为每户人家找到最适合的处理方式。”仪陇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正举例说,新民村共有745户2355人,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将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坚持的就是“因户施策、充分利旧”原则。截至2022年底,全县改厕率为89%。
整体上看,截至10月底,四川全省68.32%的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较2019年初提升约50个百分点。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成为多地在破解农村散户污水治理面宽量大难题时的共识。
以此次“川江千里行”采访活动所走访的广元市苍溪县三会村为例,平均海拔800米的区位特点,让这里选择了“调节池+多级厌氧池+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尾水全部用于灌溉周边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化利用。
在南充阆中,针对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当地对地形地貌复杂、距离城镇较远的单家独户,人口较大的聚居区,以及场镇周边农户均有针对性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突出精准治理。
治水兼顾“毛细血管”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考核清单”
农村“治水”,还包括消除黑臭水体这块“硬骨头”。
12月初,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明确要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切实巩固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农村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这同样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2月19日,站在苍溪县龙洞沟边,苍溪县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纪进将手抬到胸前比划着说,“当时从这里面清理出来的淤泥,有一米多高。”
眼前的龙洞沟河道,水流清清,小花正开。这里是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长约1300米。曾经,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和农业种植污染,导致龙洞沟水黑臭,也对嘉陵江水质造成威胁。
“我们100多位工人,用了两个月时间,让清水回归。”纪进概括整个治理过程为“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最后,还在龙洞沟周边建设生态步道,并在沿线进行生态科普。
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廷延透露,通过对市、县、乡、村全域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市级19条黑臭水体常态落实巡查维护,经监测无返黑返臭情况;67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完成整治,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4.8%。
在顺江而下的南充,19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1889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72.7%。
随着有效治理,更多长效管护机制也在各地落地。
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洪波告诉记者,针对农村环境治理,南充出台了《乡村污水处理条例》,还指导各县(市、区)印发《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构建起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N”制度体系,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推进、精准发力。
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杨文生介绍,当地不但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对县委、县政府的党政同责考核责任清单进行硬考核,还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作为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由属地乡镇落实当地网格员或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相关水体的日常巡护,及时对河塘沟渠及沿岸进行打捞和清理。
“生态环境部门、水利部门及属地乡镇及时受理群众关于水体污染的投诉举报,并进行奖惩,确保整治成效得到巩固,从根本上杜绝返黑返臭。”杨文生说。
不搞“整齐划一”
到2025年75%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此前,在全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绘就美丽乡村四川画卷现场会上,明确四川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在西部地区领先,但对标浙江等先进地区,提升空间还很大。会议指出,到2025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要达到75%以上,全面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对此,全省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融入美丽四川建设总盘子中谋划、考虑,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鼓励以县为单位,打包给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运维管理,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理。
“要分区分类施策,不搞‘整齐划一’和‘盲目攀比’。”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眼下,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将着力配套衔接相应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南。强化考核评估,“严格把关,该扣分就扣分,该约谈就约谈。对那些只为完成任务的假、大、空项目,要严肃追究责任。”
具体而言,全省将务必完成约束性目标任务,督促指导各地完成差异化目标。同时,抓实“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和工艺,用好以奖代补资金政策,狠抓项目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宽资源化利用渠道上,将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督导评估,多渠道推进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水收集、储存、灌溉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强黑臭水体协同治理上,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或方案,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有总体目标,也有各地举措。
例如,眼下仪陇正根据农户的用水习惯,对三格化粪池、灰水存储池的容积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在模式选择上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中小聚居点,结合周边粮油、水果、蔬菜等种植情况,因地制宜实施资源化利用。南充全市正加强已建设施的问题排查和整改,确保2024年底前,全市74%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到2025年底,全市7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记者 杜江茜)
转自: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