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国家“山水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3万公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24





10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走近广安山水工程,聆听美丽四川建设”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广安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在会上介绍了四川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总体情况。


  “近年来,四川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邓斌表示,“以四川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广安山水工程)为例,2017年,广安山水工程成功入围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试点,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山水工程’,也是四川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项目。”


  据介绍,2022年,践行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广安山水工程作为“中国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四川方案和四川智慧。广安山水工程,项目总投资96.7亿元,共实施6大类工程45个大项目314个子项目,目前已通过省级整体项目验收,实际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0.3万公顷,其中,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修复7.8万公顷、林地提质改造5.3万公顷、土地综合整治2.3万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万公顷等,大幅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3.48%,区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Ⅲ类,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8.39%,全面巩固和提升了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据邓斌介绍,四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和成效。首先是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构建保护修复格局。印发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起“四区九带”的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推动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引领“山水工程”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保护修复,结合华蓥山区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将华蓥山区划分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生态涵养区,西槽和东槽生态保护发展区,渠江产城核心生态保护区等“三山两槽一江”六大分区。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谋划布局矿山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6大类工程,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要素治理模式,探索出统筹全域、全要素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路径。


  其次是强化制度机制建设,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构建全流程工程制度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印发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技术规范等10余个制度性文件,构建涵盖立项审批、资金使用、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制度体系。建立全周期调度督导机制,实行每周碰头会商、双周进度报告、季度督导检查、半年现场观摩、年终绩效考评,保障工程建设高效推进。建立全过程监测监管制度,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进行常态化监测,实时动态管控项目进度和质量。


  再是坚持“两山”转化,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市场化资金筹措机制,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划支持、产权激励、指标使用、资源利用等政策措施,广安山水工程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34.45亿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了“矿山修复+旅游开发”“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森林修复+产业发展”等模式,建成产业基地10个,吸引企业入驻7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万余人。最后是加强组织保障,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横向协调、纵向联动”推进工作机制,省级层面将广安山水工程纳入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委员会日常协调事项,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等省级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地方工作督促指导,推动各地落实责任、开展工作。市县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同推进项目实施,省市县三级加强衔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邓斌透露,下一步将从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严格项目监测监管、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几个方面发力:在总结提炼广安山水工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相关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格局,逐步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高质量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联合重庆市开展跨省域、跨流域的“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发力点,启动谋划省级山水工程,系统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全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充分运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数据库与监测监管系统,将工程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及时上图入库,明确项目位置、规模、类型、内容及建设进展与成效等,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实景三维”建设,实施全要素、全地域、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建立省级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构建市场化多元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新机制,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转自:四川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