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下半场” 四川如何分一杯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7





  车辆在十字路口正常通行,突然有行人从视野盲区冲出来。这种情况不少司机都曾遇到过,俗称为“鬼探头”,也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杀手。


  数字技术正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道路上安装感知设备,创造一个视野范围更广的“上帝视角”,让汽车接收道路设备的信息,通过车路协同的方式消除视野盲区。


  车路协同的想象空间不止于此。10月14日,2023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在成都举行,新技术、新产品纷纷亮相。在与会专家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跑全球,“下半场”的角逐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探现状:多点布局车路协同,四川加速推进智慧交通


  成都大运会期间,“智能的路”已经惊艳亮相。成都首条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大运直联通道,有智慧路灯,动态监测交通流量,识别路面设施状态,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全息监测;有智慧公交站台,配备报站显示屏、信息屏、高清视频等智能化设备……


  它为交通带来了什么?举个例子,该通道实现公交信号优先,对于沿线9个信控路口,依托智慧灯杆挂载视频AI设备进行公交车辆检测,结合路口信号配时,主方向高峰期实行“绿灯延长”或“红灯早断”的信控策略,保证主要进口道的公交车优先通过。


  成都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推动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现已完成约550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建成6200余个智慧多功能杆,部署了约8万个通信路侧单元,初步构建了“车、路、云”协同的车城网。以大运直连通道为基础,成都正探索无人出租、公交、配送、售卖、观光、环卫以及智慧泊车等多场景示范应用。


  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介绍,四川已在成都、宜宾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城市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开放超500公里测试道路。此外,我省还围绕高速领域打造了多个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特别是建成了国内首条全线覆盖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成宜高速,通过对异常停车、大雾天气等影响交通出行的事件进行识别和智能决策,并将实时感知的信息精准下发到车端,助力全线交通事故数量下降约60%。


  谋未来:抢抓车联网发展机遇,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应用场景


  “当前我国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取得重大的突破,而车联网将成为下半场国际竞争的焦点。”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表示,车联网涉及到汽车、通信、交通、基建、服务、数据等多个大型产业链条,在刺激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是带动经济的万亿级的产业引擎。


  抢占未来风口,四川将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作为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的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部署。敬茂明表示,四川将拿出更多支持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持续加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努力突破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车用传感器、人机交互、高效实时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更加安全、智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应用场景。


  就在大会举办的前一天,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签约引进了16个重点项目,其中不乏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项目的身影。东风悦享、达光传感等智能网联项目聚集成都经开区,其中悦享西南总部及智慧出行创新中心项目将分3个阶段在成都经开区建设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路、云、站、场示范样板场景、区域创新中心、多交通模式整车及产品研发基地、产学研融合基地、创新场景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看好四川市场机会,在大会现场,也有企业带着新产品亮相,谋求下一步更大规模落地应用。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推出的基于5G的车路云一体化产品“天翼智驾”就是其中之一。该产品创新研制出支持车路协同最新标准、能够与电信5G网络、算力设施完全融合的车载和路测各类终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大数据分析及各类交互管理。(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转自:川观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