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写在2023天府书展开幕之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2





  金秋十月,书香满蓉城。10月13日至16日,2023天府书展将在成都举行,近40家出版传媒集团、600余家品牌出版单位、100余家馆配机构和众多文创机构集中亮相。


  不久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我省在此之际举办“规模超过历届”的2023天府书展,成为奋力推进四川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出版工作。早在2016年,省委就提出深入实施振兴四川出版工程,此后利好政策不断叠加;2022年,“做大做强影视和出版产业”被写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定》。同样在2022年,四川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860.4亿元、利润57.8亿元、纳税28.7亿元,比 2021 年分别增长 4.19%、2.53%、3.58%,比 2019 年分别增长14.73%、5.09%、1.58%,实现逆势上扬。


  传承文脉,讲好鲜活生动中国故事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来到眉山三苏祠;今年7月,总书记再度来川视察,前往广元古蜀道翠云廊、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地,关心关注文化传承发展。


  总书记出了题,我们要答好卷。进入新时代,出版川军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一系列精品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例如,巴蜀书社聚焦巴蜀文化、宋代文化、旧志集成、域外汉籍、出土文献等优势板块,承担了《辑补旧五代史》《宋代史论分类全编》《吐鲁番文献合集》等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中国地方志集成》《论语集成》《杜集珍本丛刊》《阳明学文献大系》等大型珍稀文献丛书不断问世。


  立足于鲜活生动的四川故事,出版川军坚持从地域文化中寻找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元素,进而精心策划、精细打磨,力推精品好书。


  今年6月8日,我省组织实施的三苏文化出版工程发布首批成果,19种、416册优秀图书集中亮相。其中的《宋元以来苏学文献大系》《三苏文化普及丛书》《叶嘉莹论苏轼词》《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等著作,或填补学术空白,或阐释三苏文化当代价值,或讲述三苏家风家教故事,从不同角度满足读者需求。


  该工程通过文献集成、学术研究、普及推广、教材教辅、海外传播5个系列,全面深入挖掘三苏文化,讲好三苏故事。在随后举行的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我省出版机构与多个国外出版机构签订协议,不仅将相关图书出口海外,还输出蒙古文、西班牙文等外文版权,全方位开启三苏文化出版工程的海外传播。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原创精品好书,特别是要抓住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或代表,再与当下的时代需求相结合。”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说,这既是生动的地方故事,也是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中国故事。


  力推精品,匠心打造连获业内大奖


  今年上半年,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和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奖结果先后揭晓,四川出版界1人获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6个项目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往前回溯,2021年,《〈格萨尔王传〉大全》(1—300卷)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2年,《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短短3年间,出版川军将国内出版界“三大奖”悉数收入囊中。


  《走近三星堆》等入选“中国好书”,《精巧中国》等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8年以来,我省共有745种图书和出版项目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不仅体现了做大做强四川出版的责任担当,也是四川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见证。


  接踵而至的荣誉背后,是一部部匠心打造的精品力作。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就是一例。为了获取更多鲜活的素材,写好这位对中国有深厚情感的百岁老人的故事,著名作家谭楷两次到访她的母校多伦多大学,还去过她家族的祖居之地,以及四川杂谷脑河畔、重庆兴隆场等地,尽可能寻找当年与伊莎白交往过的人们。“只有下足功夫,对当事人的描写才能令人信服。”他一边采访一边创作,历时3年才最终完成。


  同时,为激励多出精品好书,出版机构创新制定内部评价体系。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连续8年开展“文轩好书”评选,截至目前共有220种图书入选,在出版新书中占比不到1%,可见其标准之严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导向正确、内容优质、效益突出3个指标来评选,“不仅从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上评判,也对内容及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作品予以表彰。”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是吸引读者选择你的根本原因。”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具备了独特的出版风格、树立起独特的出版形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上乘风破浪、独树一帜。


  延伸链条,创新渠道力促提质增效


  2023天府书展将在30个省(区、市),联合文轩网协同品牌书店设立超400家协同分展场,在店内空间、店外社区和书店数字平台设置展区,让全国人民共享文化盛宴。


  线下线上融合,成为出版川军创新渠道、做大市场的“妙招”。


  我省以出版资源为原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为例,线上,围绕文轩网将全网连锁发行拓展至全场景;线下,依托全省近170家实体书店,构建店内店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消费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文轩网已成为全国出版物电子商务领域领先品牌,营收位居前列;文轩BOOKS等一批新型实体书店荣获“全国最美书店”称号。


  出版川军向“数”而行,催生出许多基于网络的新型内容产品和内容服务模式。四川人民出版社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推出电子书、有声书、文创产品等;天地出版社与喜马拉雅联姻的“天喜文化”,共同打造内容出版与有声产品研发平台;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起制定国内首个区块链版权应用标准……


  由此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一手打造的《米小圈上学记》,已实现销量破亿册、码洋超20亿元。不仅如此,川内各大出版社还形成《富爸爸穷爸爸》《汉声中国童话》等44条千万元级码洋产品线。


  数据的变化曲线令人欣喜: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的10家出版社,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500的图书,由2015年的2种增加到2021年的51种,连续多年位居地方前列;出版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1.65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亿元,净利润从2015年的亏损到2022年的盈利上亿元,排名位居地方出版集团前列。


  站高望远,出版川军的目光早已瞄准更远处的“蓝海”。天地出版社连续4年实现图书版权输出签约超100项,连续两度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的品格》《不断裂的文明史》等图书纸质+电子版权输出签约数量连续增长……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出版川军正以昂扬姿态,以精品出版物积极践行“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肖姗姗)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