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攻坚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一岭介绍,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核心战区,内蒙古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551.6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7.6%。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实现合龙,“绿进沙退”态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开复工建设穿沙公路1700公里,带动治沙243万亩。
草原保护方面,《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已于7月1日起施行,严格落实3.8亿亩禁牧和5.9亿亩草畜平衡目标。通过无人机巡查、集中整治等措施,全区违规放牧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水体治理也在持续推进。呼伦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乌梁素海、岱海水域生态状况保持稳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今年为内蒙古增加5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指标,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矿山修复方面,自治区累计建成绿色矿山39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2023年以来已完成97.86平方公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内蒙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全区平均PM2.5浓度同比下降11.1%,优良天数比例升至87.8%;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在全国PM2.5改善幅度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五。
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上半年,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73.7%,劣Ⅴ类占比2.6%,均优于国家考核目标;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优良水平。
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持续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全区已完成23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占年度任务的67.7%。(记者 李春雪 实习记者 赵函御)
转自:央广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