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内蒙古察右前旗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锚定发展方向,将肉牛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引入优良品种、创新养殖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察右前旗依托“世界黄金养殖带”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农牧业向“农养游”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加速迈进。
作为“五区一带一轴”产业布局核心,占地43平方公里的“京西布拉格”牛文旅综合体,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发展矩阵,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型园区向“生产+服务+消费”复合型经济模式的跨越,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示范样板。
察右前旗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建立“统一牛种、饲料、管理、防疫”的标准化养殖体系,培育安格斯纯种基础母牛核心种群。依托智慧牧场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对犊牛、育成牛等五大群体实施分群精准饲喂,实现饲料投放、生长监测全程自动化。
内蒙古京西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西农牧业”)自2020年6月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老圈沟乡成立以来,将自身成长与乡村发展紧密联结,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双促进、共提升。
京西农牧业总体项目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3000亩。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纳税额9000万元,年利润4亿元以上。公司布局生态绿色农牧业全产业链,围绕“种、养、游”三大产业,各业务板块相辅相成、互相协作,形成强劲有力的产业支撑。
京西农牧业以种植养殖产业为核心支撑,以旅游产业为引擎,构建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等全方位的项目产品体系,形成现代化种植业、园区化养殖业、特色化旅游业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其下设京西农业、京西繁育养殖、京西育肥、京西冷链、京西饲料加工、京西服务、京西销售、安格斯肉牛种业研发、观光旅游、安格斯牛肉销售及品鉴十个业务板块,投入的项目有京西农业种植基地、一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两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十万头牛肉冷链屠宰加工厂、牛村客栈等。
京西农牧业万头肉牛标准化繁育产业基地项目规划面积57.9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额3.2亿元,建设标准化繁育母牛舍4.158万平方米,运动场13.86万平方米,饲草料配套设施1.98万平方米,附属设施及绿化3.86万平方米,综合办公1.08万平方米。二期计划投资2.8亿元,用于引进顶级纯肉牛种业科研、繁育、扩群,以及建设1.58万平方米的肉牛研究中心。基地致力于建立核心繁育牛群,保护安格斯肉牛的纯种基因、良种繁育。按照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扩繁”的总体要求,京西农牧业与政府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集体经济+农户”的规模化养殖运作模式,并通过示范、展示、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真正做成“优种、优质、优量、优效”的特色富民产业。
京西农牧业万头肉牛快速育肥基地总投资5.5亿元,场区建设部分投资8500万元,总占地面积为1234亩,总建筑面积为9982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暖棚式牛舍、运动场、精料库、青贮场、储草棚、搅拌车间、雪花肉牛技术研究中心、生活区和服务区及相关配套设施,同时配套建设化粪池、消防池等。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效推进乌兰察布市现代肉牛基地建设,确保乌兰察布市牛肉制品加工企业所需优质、安全的肉源,使肉牛养殖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保证肉牛养殖农户的利益,促进乌兰察布市肉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突出贡献。项目建设按照“建立示范区、滚动发展”进行组织实施,肉牛饲养以“公司+养殖场+农户”模式进行。
京西农牧业冷链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察右前旗畜牧产业结构,为周边肉牛养殖户提供了良好的肉牛屠宰加工平台,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该项目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察右前旗发展“企业+村集体+政府+基地”联结模式。公司与村集体、政府签订基地共建协议,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闲置土地,建立公司所需标准化种养殖基地,保证了饲草料种植、肉牛养殖繁育的稳定。村集体获得基地固定收益金或租金,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产业发展。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一部分由公司反租倒包,开展专业化种植,获得生产收益;一部分优先进入公司务工,获得工资收益;一部分发展农村“三产”,获得经营收益。
察右前旗着眼扩大京西肉牛养殖规模,以肉牛养殖企业为载体,签订县政府、农担公司、养殖企业“养牛贷”合作协议,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农担公司和养殖企业共同担保,政府协调农信联社贷款并贴息,养殖企业用贷款购买优质基础母牛并投放给合作社(养殖户),有效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农户所养母牛产下牛犊长到4个月后,由企业委托合作社以保底价进行回收,如果市场价格高,则按市场价格回收,减少了中间商赚取差价,增加了农户养牛收益。
“户托社养”降成本。察右前旗着眼解决肉牛养殖资金短缺、分散养殖成本过高等问题,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户托社养”模式,政府协调银行为“三无一有”人员(无经验、无资金、无劳动力、有养牛意愿)办理贷款用于购买牛只,所购牛只寄养到运行良好的企业(合作社),企业(合作社)按比例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按阶段收取饲草料费用,促进肉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效益化发展。该模式培育发展100头以上养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养殖,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订单养殖保收益。察右前旗着眼建立健全销售体系,解决农户的销路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开展订单式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发展的方式,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协议,实行统一牛种、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养殖户只负责日常饲喂,其他技术性以及后期育肥、销售等环节的工作由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多方共赢发展。此外,察右前旗加速园区集群化进程,规划了43平方公里的肉牛养殖园区,包括9处养殖基地、15家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及13个肉牛园区。截至2024年,察右前旗肉牛存栏量达9.3万头,建成万头繁育基地1家,千头规模化养殖场3家,并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饲养量15万头、年出栏7万头,年产优质牛肉1万吨。
确保饲草量足质优。察右前旗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百万亩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引导鼓励协助各牧场通过订单种植、土地规模化流转等途径,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需求,加快实现饲草料种植和养殖配套衔接。目前,察右前旗累计流转土地2万亩,为保障肉牛饲草料供给,计划完成饲草种植18万亩。
农旅融合促就业。察右前旗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先后投资近10亿元打造以种养为核心、乡村旅游为基础的“牛文旅”新模式,建成万头肉牛基地1处、“牛村客栈”1处、星空木屋等特色民宿20余间,通过肉牛养殖、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带动周边11个村集体发展,每个村集体年分红约2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30个左右、人均月工资达4500—7000元,实现了“以养助农、以旅带农”。
近两年,京西肉牛全产业链吸纳本地农民务工1000多人次,年人均收入达6万元。肉牛产业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农民参与饲草料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带动群众多元增收致富。另外,京西农牧业和周边1000多户农户签订肉牛托养协议,可促农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左右。
目前,京西园区安格斯牛存栏量突破8.2万头,创新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生态模式,在冷链加工环节引入国内顶尖屠宰分割生产线,构建全程可追溯质量管理。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30亿元,推动农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察右前旗把畜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和龙头带动,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跟进技术服务、加快科技转化、健全发展机制、统筹资金安排,持之以恒强龙头、建基地、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动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记者 闫廷)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