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右前旗:壮大乡村振兴富民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3-28





  眼下,正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光荣嘎查棚菜管理关键期,村民韩河友正忙着给黄瓜苗引绳。“自2007年开始,我们嘎查依托‘菜篮子’工程开始建设大棚,并引导村民承包经营。当时就觉得是个好机会,掏了4000元承包了3个大棚,这些年收入还不错。”韩河友说。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富民产业。黄瓜、西红柿、香菜等蔬菜,不仅满足市场供给,也是提升民生幸福感的关键抓手。这些年,归流河镇陆续建棚达800栋,收入3000余万元。与大田相比,每亩增收1万余元。


  在科右前旗俄体镇,一颗马铃薯,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还在内蒙古薯哈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科右前旗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世鑫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工下,生产出优质粉条、饺子等制品,形成了淀粉及其加工、鲜薯销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综合产值达1.5亿多元,近2万人从事马铃薯产业,小小马铃薯一下子从“救命温饱薯”变成“致富小康薯”。在科右前旗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务工10年的俄体镇义新村村民邹树利,平均每年能拿到3万元的工资。


  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将老百姓最熟悉的产业发展成为致富的新产业,这些看似小而接地气的产业,实则能量满满。在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林果种植地,村民范国林正带领7名村民在剪枝,他不仅是技师也栽植了8亩果园,每年林果一项收入可达7万元。在大石寨镇,林果栽植面积已达5.3万亩,300余户果农户均增收3万元,全镇林果收入占比达12%。


  科右前旗地域广阔,产业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与生俱来,居力很镇西瓜、察尔森鱼、归流河大米、乌兰毛都牛羊肉等,很多乡镇实现“一乡一品”,而且在向“一村一品”深入推进,为乡村振兴的“起跑”与“提速”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科右前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90个,有机认证产品45个,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9个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3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56.6万亩,农畜产品产量近8万吨。全旗乡村特色产业“产加销贯通”全产业链正在形成,近500余经济体带动850余农牧户共富,户均增收1800元左右。(经济日报记者 余健)


  转自:经济日报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