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创新监管措施 护航品牌农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2-08





  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农牧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积极履行监管责任,不断创新监管措施,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持续提升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全区农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品牌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了“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中,民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内蒙古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通过严格农兽药生产经营管理,排查重点品种种养殖情况,推行绿色种养殖生产模式,严查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全面落实,严格市场环节监管,强化行刑衔接等措施,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制定针对性高、操作性强的年度检验检测计划,全面摸排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共抽检农畜产品44901批次,完成2024年全年任务的104.4%。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完善检测机构体系建设,全区农牧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已达104个,市、县两级69个检测机构已通过“双认证”,建设乡镇速测室446个,每年开展速测筛查56.8万余批次,基本建立起区、市、县、乡四级检验检测体系。二是促进检测机构能力提升,组织通过“双认证”的81家检测机构进行能力验证、证后抽查和扩项评审,开展69家旗县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回头看”活动和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虚假报告专项整治行动,从源头上推动检测机构规范运行,不断增强检测机构检测能力。


  依法监管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格局初步建立  加强部门协作,持续强化检打联动,常态化开展专项及联合执法检查。对内建立内部通报机制,按月向种植、兽医、渔业部门发送风险提示函,针对监督抽查发现的不合格样品,查实后及时报送综合执法部门。对外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不合格产品处置共享机制,定期通报抽检不合格样品情况,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和信息互通,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形成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强化重点品种风险防控


  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开展重点农产品药物残留攻坚治理的通知》,全面谋篇布局豇豆、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加快推进水果“三品一标”建设和质量监管,切实压实属地监管责任,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落实落细。


  持续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  印发《关于开展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包片工作的通知》,开展跟踪指导,强化督导调研,确保全区豇豆自种植到上市期间,有效落实摸底排查、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宣传培训指导、巡查检查、检验检测、出具承诺达标合格和执法案件查办等豇豆农残攻坚治理七项措施,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全面推进重点品种农药残留攻坚治理  针对豇豆、芹菜等11个重点品种以及今年新增的水产养殖和水果等重点品种,采取全覆盖建档立卡、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强化农兽药监管等措施,全面推动全区重点品种农兽药残留整治。着重强化重点品种常规药物速测,加大水果监管力度,扩大水果风险监测抽样范围及监测参数。今年前三季度共抽检水果2609批次,其中风险监测1688批次,监督抽查1281批次,不合格样品11批次。


  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内蒙古创新风险管控举措,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推进智慧监管  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与服务平台作用,将2万多家生产主体纳入平台管理。指导盟市农牧部门应用大数据平台,推动834个苏木乡镇网格化管理达标,组织1.47万余名监管员、协管员开展巡查检查1.5万余次,覆盖9743个生产主体,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


  推进信用监管  以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为“农安信用”试点,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系统,为生产主体配备信用档案,公示主体信用评分、信用等级以及红黑榜,对评分低、黑榜的生产主体加强监管检测,确保不出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技术培训  锚定提升基层检测能力目标,重点强化基层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例如举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轮训班、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等,通过以训提能、以赛检能,锻炼专技人员业务技术及综合技能硬实力,完善优化基层检测体系。


  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县级检测机构区位优势和乡镇速测室“前哨站”作用,为开展农畜产品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探索开展主产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对蔬菜、水果、水产品、牛羊肉中重金属、添加剂和持久性农药污染物残留等进行风险评估,摸清污染程度及危害,探明污染来源和原因,建立预警管控措施。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发展品牌农牧业是提高农畜产品质量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持续推进“提品质 拉高线”行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培育认证步伐加快  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423个、新增产量112.35万吨。截至目前,全区已认证绿色食品企业740家、产品2144个、产量519.7万吨;认证有机农畜产品企业416家、产品2176个、产量1032.4万吨;新认证名特优新农畜产品99个,认证总数达818个,全国排名第一。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良好农业规范企业12家。


  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品质评价取得阶段性成果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等单位的合作力度,完成品质评价3041批次,产生检测数据15.4万余个,形成了7个产品品质评价报告,公布了内蒙古第一批生鲜乳、羊肉、牛肉、马铃薯4类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品质数据,在全国率先构建起“营养好、闻着香、味道美、有特色”的内蒙古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品质评价指标体系,从营养指标、风味物质、滋味物质、加工品质、特征性指标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表现内蒙古优势农畜产品优秀品质。2023年,品质评价工作入选全国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农牧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  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种业发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等领域,组织制修订地方标准,推动健全标准体系,带动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规范生产。目前,全区农牧业现行有效标准达到2189项,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个,面积达到1711.4万亩。


  优质农产品消费促进活动有序推进  与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绿色食品宣传月”暨“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活动,组织150余家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产销对接会、推介会等。依托绿色食品检查员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专员队伍,总人数达196人。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有效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度、社会知晓度和市场认可度。(记者  高娇娣)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