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教育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深入推动本科高校晋位升级,学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学学科首次进入全国位次排名的前10%;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比2021年增长55%,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0”到“7”的重大突破,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不断提升。
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将通过“三个有组织”实施“高原筑峰”工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 实施有组织的学科建设
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
建强生物学国家一流学科,重点培育草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民族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在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机械等领域布局建设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建强基础学科,培育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
加强学科群建设
重点支持生态环境、草原畜牧、能源、新材料、北疆文化等学科群,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机制。
二 实施有组织的人才培养
实施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在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稀土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施产教融合深化行动
围绕乳业、稀土、能源等领域组建内蒙古高等研究院,促进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与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强强联合,搭建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联动平台,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加大工程硕博士培养力度;强化对示范性特色学院的支持,推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探索在本硕博层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组织模式创新和培养机制创新。
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优化行动
建立人才预测、预警机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行业人才使用情况评价,建立就业质量监测与评价反馈机制,强化招生计划与人才培养、就业状况联动,提升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三 实施有组织的合作交流
1 实施区域教育合作深化行动
落实部区合建、区部共建任务,深化京蒙、沪蒙、陕蒙、三省一区等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强化高校跨区域合作交流。
2 实施京津冀蒙高校联盟建设行动
依托11月5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的京津冀蒙高校联盟,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和京津冀高校在学生联合培养、科技联合创新、平台联合共建等方面,做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内蒙古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3 实施国际教育合作拓展行动
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与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加强“留学中国——走进内蒙古”品牌建设;支持高校开展境外办学,推动“职教出海”。(记者 高辉 白雪)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