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种业振兴:向种图强 壮大“芯”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6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业是农牧业生产的起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为祖国北疆“粮仓”“肉库”“奶罐”,内蒙古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加快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今日,《乡村振兴》版推出特别策划,展现内蒙古积极推动种业各个主体、各个环节拧成一股绳全链条发展,培育制繁出更多优良品种,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有力支撑的生动实践。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阶段性任务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内蒙古在种子产业发展上强龙头、扩基地、抓质量、促效益,强“芯”提速,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基石。


  内蒙古粮食产量再攀新高,种业振兴功不可没。从现代育种技术突破,到品种筛选、示范,再到主导品种推广应用,一粒粒好种子有力支撑了内蒙古粮食连年稳产丰产、农畜产品稳定供应。


  科技发力 做强种业“芯片”


  金秋时节,走进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一株株玉米成行种植、整齐排列。临近秋收,这些玉米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我们已经对这些植株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筛选。你看,这些果穗好、植株结构合理的杂交组合,我们都做好了标记,下一步收获的时候进行测产。通过‘人工筛选+产量比较’双重考验后,表现好的育种材料将被送到海南进行南繁,其余的就只能淘汰了。”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春雷说。


  南繁育种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播种了4000多份上一季南繁后带回来的玉米重点育种材料。


  “这4000份中,只有5%—10%能被保留继续进行选育。每年10月左右,南繁材料就被运送到海南,进行新一季的南繁工作。我们把南繁和北育相结合,利用设计育种、生物育种相关技术进行玉米种质创新与优质、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亲本扩繁等工作,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加速推进优异种质创新速度。目前,已经审定了多个内单系列新品种,多个新选育的优势组合在国家与自治区的区域试验中试验。”薛春雷说。


  为切实发挥南繁基地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稳步提升基地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内蒙古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按照“一基地多点”的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办法,解决地少、分散、成本高等问题。到2025年,内蒙古计划建成1000亩以上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高水平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本满足全区南繁单位的育种需求。


  种业是农牧业的“芯片”,农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越来越依靠良种。内蒙古持续向种业痛点和短板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科技创新是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内蒙古聚焦全区育种研发基础、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大豆、谷子、向日葵、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甜菜、燕麦等优势特色作物为重点,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揭榜挂帅”,创新育种研发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行业领军科学家组建育种创新联合体,整合各方种质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按照产业化模式在基础科研、应用研究、育种技术等方面集中攻关,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关键技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数据说话。目前,内蒙古“SH361”“SH363”2个向日葵品种推广面积包揽全国前两位,谷子品种“金苗K1”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三位,“蒙豆1137”“登科5号”2个大豆品种入选国家主推品种名录。华西牛、杜蒙羊、华蒙肉羊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牛羊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自主培育全国排名前100的奶牛、肉牛种公牛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龙头引领 做优骨干力量


  今年4月,国内在美注册后备种公牛遗传评估成绩出炉。优然牧业赛科星培育的种公牛包揽前8名,在排名前20名种公牛中占据14头。其中,排名第一的种公牛TPI(综合育种值)达到了3161,再次刷新国内在美注册种公牛TPI(综合育种值)最好成绩。


  2023年,诞生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编号为291HO22027的种公牛TPI(综合育种值)达3131。该种公牛按同期美国基因组排名的数据排序可达到第35名,其生产的性控冻精产品已于今年2月正式进入市场。


  “291HO22027号种公牛是赛科星研究院在育种基因组选择的基础上,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而成,以其作为牧场奶牛群体遗传的父本,可以有效改良牛群的各项性状,促使奶牛群体的遗传进展和生产性能稳步提升。目前,赛科星研究院已掌握性控技术、干细胞生物育种技术、奶牛克隆技术、胚胎生产移植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5大育种与繁育生物核心技术。”优然牧业赛科星相关负责人说。


  成绩的背后,是“种业强亟需企业强”的行业共识。从实践中看,种业企业已经成为种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振兴种业需要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


  2023年10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种业振兴的政策措施》,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实行‘一企一策’梯度培育。”“支持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国种子协会信用评价3A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等种业龙头企业。”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种业资源优化配置。


  种业振兴,企业大有可为、须有作为。内蒙古聚焦聚力种业振兴,扶优、培优种业龙头企业,把企业参与变为企业主体,推动企业多出好品种,持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目前,内蒙古持证农作物种业企业达到230家,畜禽种业企业达到539家,2023年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和80亿元,全区种业年产值达110亿元。8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居全国第7。5家企业获批“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


  看禾选种 做实良种推广


  “有好种子才能有好收成!”种了半辈子地的郝建军深谙“良种增收”的道理。


  近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百亩“看禾选种”基地,来自十二连城乡东不拉村的村民郝建军仔细观摩示范品种,一边听技术人员的介绍,一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只能自己去试种,种子好坏没把握。有了‘看禾选种’平台,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品种的长势和产量,减少了试种的风险,真是帮种植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看禾选种”平台是准格尔旗打造的展示优良品种、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的平台,按照“引品种、建基地、促推广”的思路,筛选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习惯、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建立健全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目前,准格尔旗“看禾选种”平台项目区共培育25个试验品种,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农民生产选种、用种提供科学依据。


  田间地头有口皆碑的好种子越来越多,成为农民稳产增收的利器。如何把优质、可靠的种子更好推广到农民中去?让“看禾选种”平台成为良种选用的看台、品种比拼的擂台、新品种推荐的展台。


  今年,全区继续建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展示面积超7000亩,展示优良品种2000多个,涵盖玉米、大豆、马铃薯、向日葵等9种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和特色优势作物。“看禾选种”平台以筛选优良品种、服务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配套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膜浅埋滴灌、北斗导航精量播种等技术,充分体现展示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充分发挥展示品种的增产增效潜力,推动良种良法深度融合。


  为引导优化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布局,助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自治区农牧厅高标准布局、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看禾选种”工作。在60个“看禾选种”平台中,重点打造了7个自治区级综合性区域“看禾选种”平台,由单一作物展示示范升级为以当地优势特色作物为主、多种作物综合展示的示范模式。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全区各“看禾选种”进一步树立“品种全国比”的理念,规范品种跟踪评价制度、加大品种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模式,真正地把好品种送进田间地头,通过选品种、强推广,实现提单产、促增收。


  向种图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石。从犁开春泥到秋实满仓,良种正为内蒙古“粮仓”“肉库”“奶罐”输送源源不断“芯”动能。(记者 韩雪茹)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