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产业“半年报”,交出稳健答卷。
上半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3%,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
数据,呈现出“三农三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强的定力、动力、活力。
同比增长5.1%意味着什么?
这5.1%的增长,意味着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全区着力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从“良种、良技、良田、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发力,激发蕴藏在农业生产变革中的新质生产力。
这5.1%的增长,意味着畜牧业生产持续稳中向好。今年以来,内蒙古全力做好饲草料调剂调运,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护好基础母畜和种公畜。全区启动17个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总数达到5个,设施畜牧业、舍饲圈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5.1%的增长,意味着推进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出台农畜产品加工业政策措施,推进167个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补上7条重点产业链断点堵点。推进11个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营销中心建设,布局运营18个集中仓、前置仓,让“内蒙古味道”飘香大江南北。
观察经济发展,既要看“数”,也要看“景”。释放活力的指标、欣欣向荣的田间、生机勃发的牧场,汇聚成内蒙古农牧业向好向稳的生动画面。
夏管正忙时节,在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的广袤田野里,一台台大型机车在田间往来穿梭进行除草作业。目前,奈曼旗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7%,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家,农业生产“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和“点单式”单环节托管等多元化服务不断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洪河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内,一座座现代化的牛舍整齐排列,正在享用午餐的西门塔尔肉牛膘肥体壮,养殖人员精心调配的“营养餐”既满足肉牛营养需要又能提高生长速度。肉牛养殖实施舍饲圈养后,既有利于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肉牛繁殖率、出栏率,实现了多方共赢。
近日,国内首创的马铃薯生浆馒头在位于乌兰察布市的内蒙古希森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试生产。目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良繁体系日益完善,生产种植集约高效,加工营销走向高端,已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数据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是解读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上半年,内蒙古猪牛羊禽肉产量102.2万吨,同比增长4.3%;牛奶产量增长2.6%。二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641.3万头,增长1.5%;牛存栏971.2万头,增长6.3%;羊存栏6793.6万只,增长1.0%。
盘点年中“答卷”,“精彩”来之不易。内蒙古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精准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延链补链,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继续推动奶业、玉米、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饲草7大农牧业重点产业链建设,成功创建谷子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太仆寺旗、科右前旗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莫力达瓦旗腾克镇等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建设成效逐步凸显。
——推进创新驱动,实现更有分量的发展。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建成3个国家级和6个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库(圃),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9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达到23家,牛羊核心育种场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种业创新成果更加丰硕。
——推进动力变革,实现动能更强的发展。实施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总结推广5种模式,在5个旗县、20个乡镇、100个嘎查村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47个牛羊养殖大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17个旗县自主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70%牛羊养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更有效益的发展。落实《关于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若干措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组织评选2023年度预制菜领航企业13家、特色品牌企业12家、线上销售优秀企业5家,支持培育羊皮食品化加工企业9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推进绿色生产,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开展控肥增效和控药减害行动,建设32个“看苗选肥”平台、15个“对症选药”示范区和33个“无底肥”技术核心试验示范区,实施绿色防控5879万亩、统防统治5738万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
农牧业稳,全局稳;农牧业兴,百业兴。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个个抓点带面的示范,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升级,内蒙古正在全力书写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记者 韩雪茹)
转自: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