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质量农业 河南方城博望镇靠技术赚钱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13





  中央全会激浪潮,乡村振兴民心向,不惜重金请“保姆”,科技先行富路宽。11月12日,地处南阳盆地的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秋高气爽,风清云淡,刚在镇里参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的前荒村党支部书记胡士举说起话来蹉跎满志:“党的五中全会给俺农民送来了新希望,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大批技术型农民,俺村的黄金梨叫响全国,农民种梨鼓了钱袋,成了高手,外出卖技术,当“保姆”的可多了。昨天,“梨博士”胡世林刚被高薪请走,今天又来了三四波请保姆的外乡人......”


  产业强村出高手,高薪应聘当“保姆”。一手绝活“卖”技术,产业振兴手拉手。博望镇是河南省最大的优质黄金梨基地、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示范镇。借助国家项目扶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全镇已发展有机黄金梨2.3万亩,其中,前荒村种黄金梨3200多亩,实现了人均一亩园,年收30000元的目标,有12户贫困户依靠种梨稳定脱贫。借助南阳市筹办月季洲际大会的东风,建成了1.2万亩月季花卉园区;还发展精品蔬菜3.5万亩,良种葡萄5000多亩。这些特色产业的亩均年收入都在20000元左右。


  发展特色产业、夺取高产高效需要是高新技术的支撑。近几年,各地都“看风使舵”,兴起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浪潮,仅方城县的赵河、广阳、券桥、柳河等乡镇新发展黄金梨 20000多亩,月季、葡萄等40000多亩,而且邻近的宛城、社旗、南召等县、市区的特色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


  特色产业面积迅速扩张,但因不懂技术造成的“种一葫芦打两瓢”现象较为突出。而作为“先行者”的博望镇,不少农民积累了一整套“种管销”新技术。吃过不懂技术的苦头后,不少农民在自学农技知识的同时,纷纷聘请有实力的科技“保姆”。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以来,博望镇先后有70多人应聘外出当上了短期或长期技术顾问。白庄村农民张希周有着17年的黄金梨种植经验,从2018年开始,他把自己的15亩梨园交给儿子、媳妇经营,自己应聘担负起赵楼村200亩梨园的科技“保姆”,通过对梨园的技术改进,运用全套新技术亩均收入比过去增加30%以上,达到18000—22000元。


  如今,该镇不但从事林果业的农民常年外出卖技术,而且由于种植精品蔬菜出了名,应聘外出当蔬菜“保姆”者也屡见不鲜。湾街村15年前就率先发展温室大棚种菜,种菜高手应运而生,从2015年以来,王世信、李中田等7人长期应聘当“保姆”,靠卖技术年收入50000元以上。其中,48岁的王世信远赴河北当“保姆”,运用掌握的先进技术,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精品蔬菜,亩均年收入由几千元猛增到20000元以上。


  靠技术吃饭,卖技术赚钱,博望镇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同时,通过他们的技术扩散,让从事同样产业的农民受益,收到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镇党委书记张金付说:“这几年俺这儿的农民学用技术成了专家,种地种出了效益,金梨畅销国内外,产品出名人走红,昔日围着地头转的泥腿子也吃上技术饭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号召发展高质量农业,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博望镇一定要下好先手棋,当好排头兵啊!”(倪申 张琴 李善喜 潘新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