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取经”上海,郑州该补哪些课?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7-24





  最高规格,内容最实,效果最佳……


  本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市长王新伟率领郑州市党政考察团,以近两年“罕见”的最高规格赴上海考察学习,并举行市情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一边是国际大都市,一边是国家中心城市;一边是长三角“龙头”,一边是中原城市群“强引擎”;一边是长江经济带“排头兵”,一边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为什么学上海?要补哪些课?最高规格赴上海取经,透露郑州发展哪些重要信号?


  一、为什么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高规格“取经”的大背景如下。


  第一,郑州全面迈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月初,围绕郑州中心城市及都市圈建设,河南省先后举行了两场高规格专题会议。


  7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举行专题会议,强调牢牢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


  7月18日,就在郑州党政考察团出行前,河南省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省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建设,不断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增长极。


  这两场会议,以及最高规格取经上海,都标志着郑州全面迈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这两场会议背后,则是近年来中央和河南省对郑州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密集谋划郑州发展,包括国家中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带来大量政策红利……


  而从城市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州也交出了一份傲人的“答卷”: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跻身 “万亿俱乐部”;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89.7亿元,占全省的21.4%,总量居全国城市第15位;2019年,进出口总额4129.9亿元,占全省的72.3%,居中部城市首位……全面复工复产以来,郑州发展更是强势反弹。3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3和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均高于全国、全省水平。3月经济数据反弹回暖的背后,是郑州良好发展之“势”的体现。


  可以说,无论是从城市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政策红利角度,郑州都到了迈入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郑州需要借“机”借“势”。


  面对大疫当前、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当下各地面临的共同发展背景。国内大循环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的循环。中央这次对新的发展格局的部署必将更大力度地推动南北、东西互动,推动整个北方地区在中国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重新定位、加速成长。


  而正是在这样的新发展格局之中,郑州更需要借“机”借“势”,更快更好更牢固地树立国内大循环中的中部战略支点。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与郑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座谈时所说,“上海与郑州都承担着国家战略任务,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两地加强战略协同,深化交流合作,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携手服务好国家发展大局。”


  二、学什么


  耦合共生的产业体系、制度性改革及上海服务


  取经上海,郑州应该学什么?


  在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座谈会上,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给出了此行学习的目标:这次率团来沪,旨在认真学习上海实施国家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两地各领域合作,更好谋划推进郑州发展。


  除了这两个总体目标之外,从本次考察诸多细则中,还是能看出来郑州本次取经的几大重点方向。


  第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


  郑州在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新阶段的过程中,要打造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相融相长、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而上海几乎可以说一直在引领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19年以来,上海工业投资增长11.3%,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中不乏国产大飞机、特斯拉这样的大项目,上海一直希望在新一轮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话语权的争夺战中扮演“急先锋”角色。


  更重要的是,上海已经探索出一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相融相长、耦合共生”的关系。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方面,上海更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17年,上海就引进海尔卡奥斯,推动松江区获批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今年3月24日,还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就提出将打造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


  本次“取经”的重点是虹桥商务区,特别是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等经验。


  对于郑州来说,一方面,随着上海、杭州及南京等一二线城市踏上“回归”制造业的道路,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正加速与制造业提升“绑定”,郑州需要抢抓趋势和机遇;另一方面,郑州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先进制造业占比不高等产业短板,也迫切需要学习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的具体做法,针对实际存在的短板拿出改变的措施。


  第二,以制度性改革引领新一轮开放。


  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贸区,从第一块土地批租到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上海用实践一次次证明,“同样的政策只要给上海,上海人总是会做到最好。”


  可以说,“开放”刻在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基因里,而这种“开放”靠的不仅是“敢于,勇于探索”的底气,更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改变一些规则,利用制度性改革释放出的红利,特别是市场化、法治化,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等因素。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上海始终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对外开放新高地。而郑州在国家新一轮开放过程中,也占据着相当的分量、承载着巨大的责任。


  谋划大开放、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三年计划、突出开放功能提升等,“开放”是贯穿着郑州近期多项政策措施的核心之一。


  如何学好上海制度性的改革成功经验,如何将开放以更加系统、制度性的方式搭建起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成效、深度等,都将是留给郑州下一发展阶段的关键命题。


  第三,引领都市圈建设。


  本次取经,非常重要的一站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考察团详细了解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关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创新等情况,表示将认真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合作“6+2”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快“1+4”郑州大都市圈建设。


  近年来,上海在三省一市的合作中不仅打破了行政边界,更在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基础上,用上海动能不断完善着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增长极,以更集中的力量共同参与国际竞争。


  7月18日,河南省省长尹弘在主持召开省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提高站位,科学谋划,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不断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打造全省经济发展增长极。”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有着相对成熟的基础、成效、经验的长三角区域合作肯定是郑州应该学习的榜样。


  郑州取经上海,不但可以实现东部和中部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而且从更高层面的中国城市群走向来看,还能推动中国城市经济整体向更高层面纵深发展的变革与实践。


  第四,“上海服务”。


  作为中国最具开放引领力的城市,上海提出了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并将“上海服务”放于首位。


  “上海服务”既包括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特别是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经验,也包括上海在改善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的信念。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持续用力部署推进。


  2017年以来,上海市先后制定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0版和2.0版改革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进步显著,相关目标任务已基本实现。


  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连续第三年工作开局之际就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上海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强投资促进32条举措。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当前抓经济工作最确定的事之一”是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证明。


  而2019年,郑州跻身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这既是对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肯定,也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迈向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的新起点。


  如何学好“上海服务”,将“郑州”打造成郑州首当其冲的城市品牌,也是本次取经的重要内容。(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关注枣庄市中首届青年发展论坛,听秘书长怎么说 关注枣庄市中首届青年发展论坛,听秘书长怎么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