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开封综合保税区,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货物的卡车穿梭于保税仓之间,智能化生产线昼夜运转,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在这里集结、分拨,再流向全球市场。今年上半年,开封综保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开封综保区进出口总额76.3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领跑河南。在这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企业蓬勃发展的故事与综保区的创新服务相互交织,绘就了一幅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双向奔赴
走进千草堂(河南)中药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正带领团队对道地药材进行精细加工:当归反复淘洗后沥干切片炮制,生地通过古法“九蒸九晒”激发药性,桂枝在恒温炒制下褪去燥性,怀菊花则被切割成标准饮片……“每一道工序都关乎疗效和口碑,马虎不得。”千草堂总经理王俊刚表示。
这家老字号企业凭借科技与传统的融合,成为河南中医药出海的“排头兵”。上半年,其外贸订单量突破3200单,俄罗斯、中亚地区占比高达78%。今年4月,千草堂与河南大学共建产学研平台,并投资6000万元打造中药材检测中心,从源头把控品质。在市场拓展中,千草堂双线并行--线下积极参与海外专业展会,通过本地化营销团队讲好中医药故事;线上筹备搭建海外电商直营平台,打通从生产端到消费者的直达链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不光要把好产品卖到海外,更要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医药的精髓,传播这种传承千年的健康理念,这才能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出去。”王俊刚有感而发。
与千草堂一路之隔的豫免国际保税仓库内,另一番火热场景正在上演。自动化灌装线上,来自法国、智利的原液葡萄酒经过过滤、灌装、贴标等工序,化身为一瓶瓶“中国定制”的保税产品。工人们熟练地将成品装箱,按照订单发往世界各地。
“上半年我们进出口额超过1.5亿元。区内灌装模式降低了成本,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实惠的进口酒。”豫免国际供应链(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俏丽指着生产线介绍,预计今年能完成3亿元~5亿元的进出口贸易额。
政策红利助企业轻装闯世界
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撑。据了解,开封综保区是河南唯一一个“四区叠加”的开放平台,套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政策、资源、产业、平台等方面实现多方联动、优势互补,集聚效应凸显。
在服务与管理方面,开封综保区建立了“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和区内企业问题清单,通过“问题清零”机制精准对接企业诉求,提供靶向服务;在通关效率提升上,综保区联合开封海关对通关时间实行“日监测、日分析”,确保通关问题“不过夜”,并推广实施大宗货物“一票多车”模式,有效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在金融领域,综保区创新探索“外综服+跨境电商”进口押汇模式,以外综服公司资质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授信,为跨境电商企业解决进口商品备货资金占用和资产占压问题……
企业心声是检验政策成效“最好的尺子”。
如王俊刚所言,开封综保区7×24小时通关服务、出口退税加急办理等政策支持,助让货物周转效率提升了40%,为千草堂抢占国际市场赢得了时间。
“从原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综保区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得以轻装上阵。”郭俏丽也有着同样的感受,通关便利化政策全天候保障企业紧急订单和旺季出货需求,OEM加工贴牌专项支持更让企业享受了进口原料保税等政策,减少资金占用,为产品出海提供了坚实后盾。
接下来,开封综保区如何进一步释放开放红利?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下半年,我们将聚焦'年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迈入全国综保区B类序列'的目标,依托开封综保区、开封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突出的区位及物流优势,辐射许昌、周口等周边地市,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同时,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度,真正把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杜元钊 杨晓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