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镇平县的想念食品有限公司面粉加工车间里,生产线昼夜轰鸣。经过30多道工序后,加工出的面粉雪白细腻。以这些面粉为原料生产的“想念”牌面条、馒头、挂面等食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23.8亿元。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我们立足镇平县,建起了包含小麦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粮食加工产业链。”想念食品总经理常旭东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了我们食品加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底气。”
好麦磨好面,需要好地长好粮。镇平县耕地面积超过104万亩,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多亩,还有20万亩在规划建设当中。
乘车穿行于镇平县5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坦的土地尽皆披绿,一拃多高的小麦苗长势喜人。自走式喷灌机、固定式喷灌机忙着喷洒。
“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了我们抵御异常天气的能力。这个冬天降水偏少,我们加大了浇灌力度,将有力保障夏粮优质、稳产。”镇平县副县长黄玉说,镇平县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行统一供种、播种、药肥供应、技术指导、收获、销售,并衍生发展出粮食收储、深加工等粮食产业全链条。“农户愿意种粮,企业敢于投资,粮食产业得到大发展,根本原因是打牢了高标准农田的‘地基’。”黄玉说。
截至目前,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标准,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061万亩,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在河南温县黄庄镇的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现场,水文墒情监测站正在安装。机井、自走式喷灌机、监控探头等正测试联网,全部建成后,土壤和作物信息将通过物联网实时传送、处理。
“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我们力争到今年底‘更进一步’,完成对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提档升级,为全省粮食年产能跨上1400亿斤台阶提供坚实支撑。”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处长徐高立说。
建好高标准农田,如何管好、用好?
“巡查距离2公里,巡查耕地400亩,干得漂亮!”村级“田长”、邓州市桑庄镇桑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学亮在“河南一网两长制”APP的提示音中结束了一天的耕地巡查工作。
“这个APP用上了北斗导航,能精确规划巡查路线。一旦发现乱挖、私占耕地等违法行为,或者高标准农田设施失修、损坏,我就通过它拍照上传,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派人处理。”李学亮告诉记者。
邓州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责任、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设置市、乡(镇)、村三级“田长”663人、网格员623人,让每块耕地都有人管护。
“对耕地保护,我们全面压实各级干部的责任。”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表示。
高标准农田设施中,农田机井和配套供电设施由于使用频繁且不固定,并且裸露在外,比较容易损坏。长期以来,由于牵涉农业农村、水利、电力等多个部门,农田机井和配套供电设施的管护面临一定问题。
河南省政府2020年3月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全省高标准农田供电设施高压部分由国家电网投资、管理,低压部分和机井由当地政府建成后,交由村委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责任厘清,管护主体明确,农田机井和配套供电设施的管护有专人负责,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明确了管护主体,还要创新管护机制。漯河市召陵区探索对高标准农田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一长三员”管护机制——村干部担任网格长,老党员担任监督员,有技术、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管护员,农业专家、维修专家担任技术服务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我们要全面发力,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地基’。”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