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算力高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25





  近日,河南印发《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优化河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础设施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数据基础设施,呈现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价值化、绿色化等趋势,对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将算力作为支撑数字河南建设的重要底座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把河南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基本思路为:围绕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要求,统筹全省通用算力(以下简称"通算")、智能算力(以下简称"智算")、超级算力(以下简称"超算")一体化布局,存量、新建算力设施一体化协同,优化算力供给结构,提高算力调度能力,加快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产业、算力生态高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提出了四项主要原则,一是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加强对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统筹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布局,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中心有序发展、协同合作,算力总体供给规模与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求基本匹配。


  二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跨主体的全省统一算力调度服务机制。


  三是创新驱动、应用赋能。坚持算力自主可控,围绕算力芯片、先进存储等领域,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软硬件产品国产化,鼓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加快拓展应用,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四是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算力中心绿色能源供给结构、改进节能降碳技术,推动算力中心集群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算力设施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和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6年年底,河南将形成布局合理、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全省算力基础设施标准机架数达到35万架,平均利用率达到70%以上,算力规模超过120EFlops,智算、超算等高性能算力占比超过90%,形成10个以上算力规模达到E级的大型算力中心。


  河南将建成投用一批多元算力资源有机协同的融合算力中心,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算力赋能的典型应用场景,算力服务普惠易用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构建"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


  《规划》提出将优化算力区域布局。统筹推动"通算+智算+超算"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为区域增长极,各地多点配套发展的"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引导算力中心集约建设。支持建设涵盖通算、智算、超算的融合算力中心,促进单精度、半精度、双精度等各类算力资源服务有机协同。


  其中,"一核"指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依托郑州网络枢纽地位和算力资源,以算力网引领发展,加快智算中心布局,构建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为主的算力中心集群,把郑州市(含航空港区)打造成为保障省内、辐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性多功能算力枢纽中心。


  "四极"指支持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网络基础好、数字经济发展快、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打造省内区域级算力增长极,充分利用郑州市(含航空港区)和当地算力资源,面向省内周边区域和周边省份临近区域开展算力服务和算力调度。


  "多点"指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打造城市计算节点。其他相关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功能定位,面向本地业务需求,结合能源供给、网络条件等实际,按需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算力中心,提供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的算力服务。


  《规划》提出将加强算力资源调度运营。河南将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省级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多元异构算力跨域调度、交易、结算、运营机制,以"一核四极"为关键网络节点,统筹管理全省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类异构算力资源,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调度、统一计费、统一交易,促进算力资源共享、弹性按需调度、统一运营管理。


  河南还将在全国范围内一体化拓展。加快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持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大通道构建,联合八大枢纽节点地区、绿电资源丰富地区,探索建立跨地区算力调度、网络传输、算电融合、运营服务等协同机制,推动东、中、西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联动,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提高算力使用效率,打造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样板。


  《规划》提出打造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一是重点发展智算。以郑州(含航空港区)、洛阳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地区为重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省属重点企业等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智算中心,构建"万卡"智算资源池,向社会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智能计算服务。力争到2026年,全省智算规模达到100EFlops以上。


  二是提升超算利用率。支持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优化升级超算系统,拓展高精度科学计算市场,服务重大科研任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开展"量子+超算"量超融合计算平台建设,推动量超融合计算在生物育种、医药研发等领域应用。鼓励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结合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拓展智算业务领域,推动"超算+智算"融合发展。到2026年,综合算力性能稳居国际前列,超算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三是整合升级通算。推动各地根据地方特色、能源条件和实际需求集约建设通算中心,争取工业、水利、医疗等领域全国性、区域性行业算力中心落地河南。强化算力中心集聚效应,引导通算中心向"一核四极"汇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算力中心集群,提升通算资源利用效率和供给能力。加强算力中心利用率等指标监测与管理,整体利用率低于50%的地方规划新建项目应加强前期论证。加快"老旧小散"算力中心改造升级与资源整合,提高存量算力中心计算功能与利用效率。


  四是布局建设边缘算力设施。加快城市边缘计算节点建设,灵活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推动边缘计算节点与变电站、5G基站等基础设施协同部署,满足低时延业务需求,打造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民生、数字政府、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特色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此外,《规划》还提出将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包括完善运力基础设施,推进"全光网河南"改造升级;提升算力网络支撑能力,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研发部署和全光交叉、IPv6分段路由等技术应用;提升算力中心内网络质量,针对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以及超级计算等场景,开展智能无损网络、超融合网络、高性能网络以及确定性网络试点应用与布局等。


  加速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算力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培育。《规划》提出将培育先进计算产业。依托省内先进计算企业,积极引进芯片等上游企业,吸引集聚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骨干企业,加快建设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与研发中心、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打造先进计算产业园、鲲鹏软件小镇等园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计算产业集群。


  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加快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郑州智能制造基地、洛阳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支持省内整机企业发展专属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设备等产品,建设河南省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省内重大创新平台协同发展,突破发展人工智能芯片,扩大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网联车等产业规模,吸引集聚一批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及服务、芯片研发制造等企业。


  培育数据标注产业。推动有基础的地方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集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数据标注产业。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建设,研究制定数据采集、处理、应用、质量管理等标准规范,开发国产自主数据集产品,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支持。


  强化算力赋能。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鼓励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动算力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面向教育、文旅、政务、科研、金融等场景需求,积极推广算力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围绕医疗、农业、交通运输、物流等优势行业,推动垂域行业大模型建设,打造"算力、算法、数据"的生态闭环。引进一批高水平算力运营服务企业,提升算力集群一站式服务能力。推动开发区加快开展算力调度和应用,提升开发区数字化、智能化运营能力,带动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记者 路轶晨)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