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系统性举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活力。
汇聚科技创新成果信息资源。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河南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河南省持续完善科技成果信息体系,改革新型研发机构,激活区域创新动能;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制定《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建设45家研究实体,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建设26家省实验室和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布局“7+28+N”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积聚行业“卡脖子”技术成果;推动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汇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引入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成立郑州研究院,汇聚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领域科技成果;通过团队、项目牵引,吸收国家科研机构和央企相关技术成果,同时通过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汇聚产业技术成果。
构建成果转移转化网络体系。河南省市场化运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洛阳分中心、周口分中心,构建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核心、以各分中心为枢纽、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节点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网络;围绕省实验室布局研发、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强核心、多基地、大开放、大协作、网络化”创新体系;依托高新区、智慧岛等创建21家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拓展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河南省还揭牌运行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联合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西北中心等沿黄九省区技术转移平台共同建立黄河流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面向沿黄流域知名高校院所及企业广泛征集发布先进技术成果720项、技术能力清单580余张;构建高效协同科技服务综合体,加强创新资源链接,建立各类创新主体服务直通车制度,做到了解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对接真成果,目前科技服务综合体已汇聚各类需求7791项。
培育技术成果交易人才队伍。积极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作用,依托省市县科技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创新主体特点,河南省在全省大范围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实现全省各省辖市技术经纪人培训全覆盖;联合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投资集团、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孵化器等单位,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大额技术合同规范管理等开展专题培训;发挥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作用,培训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专兼职技术转移人员5000余人次,形成“省市县巡讲+重点行业培养+机构专题培训”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服务,充分利用各县区新成立科技局的管理资源,加强人才培训和指导工作。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厅举办全省技术经纪人初、中级培训班及技术合同登记员培训班等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训班40期,形成省市县贯通、高中初互补的专业人才队伍体系。
提升技术成果交易质量水平。河南省科技厅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前端赋能,出台《河南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支持郑州、安阳等地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挂牌建设50家省中试基地,覆盖河南省25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中试服务项目2010项,推出中试服务新产品749个,成功转化科技成果651项;建设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成果需求对接9100余项,畅通成果转化对接渠道。河南省还连续举办六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承办多场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知名高校院所走进河南等系列对接活动,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常态化精准对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试点改革,遴选两批18家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实验室作为试点,组织实施赋权改革绩效评价,探索出“制度先行、系统设计、分批推进、绩效激励”的改革路径,推动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在农业、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全省共有1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384.5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7.4亿元,翻了近两番。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50.2亿元,同比增长32.7%。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