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2





  几天前,喜讯从北京传来——河南共斩获15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7个主持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较2020年度获奖的3个主持项目实现了“量质齐升”。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河南近年来更迅猛的创新势头、更有力的创新举措、更浓厚的创新氛围。


  时代的列车呼啸而来。“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解决转型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最终要靠自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河南省委、省政府选择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首要战略,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系统谋划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大格局构建成型……河南目标日益明晰,步伐铿锵有力。


  中原广阔天地间,日日皆有新变化。


  聚力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要想实地感受创新发展的河南实践,少不了要去中原科技城转一圈。


  郑东新区,龙湖北岸——这样一片和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相近的“风水宝地”,以仅为商业用地1/10的价格出让为科研用地。


  “长期以来,创新是河南的短板。郑州宁愿损失短期的土地出让收入,也要布局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中心,建成中原科技城核心片区。”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人才工作局局长邬蒙说。


  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名院大所纷纷落地布局,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中原科技城核心片区在这里建成,“顶天”的科研成果也得以在这里“立地”。


  “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加快成型——


  省科学院研发实体达42家,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正在加快形成;打造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53家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中原农谷全力建设一流种业创新高地;中原医学科学城与省医学科学院及省中医药科学院深度融合,优化整合全省医学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策源更加坚实有力——


  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7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省实验室实现“0到20”的质变、相继揭牌;神农种业实验室与崖州湾实验室签约共建崖州湾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河南省高等院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筑巢引凤集聚创新人才团队卓有成效——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河南省取得历史性突破,新晋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3人;3年来累计引进顶尖人才28人、领军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万人,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超过1410万人;出台落地一揽子支持政策,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越来越多优秀人才选择河南、加盟河南、圆梦河南。


  创新体系持续完善,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创新动能明显增强,创新发展全面起势,河南迈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坚实步伐。


  发力


  塑造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优势


  炎炎夏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项目工地上塔吊高耸,工程车辆来往穿梭。这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将助力河南推进超算、智算、量算融合发展,更好赋能产业升级、社会治理。


  谁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将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近年来,河南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河南重点产业布局,在种质资源创新、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研制开发的集成电路用超纯化学品、多波长数字光刻照明及曝光系统等,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硬岩泥水平衡顶盾机,巩固了河南省在盾构领域的领先优势;研制的世界首台252千伏真空环保断路器,核心技术国际领先;培育的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填补了国内宜机收芝麻品种的空白,有望实现我国芝麻主推品种的更新换代。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河南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在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一辆拥有4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的宇通5G自动驾驶巴士,可实现自主超车、自主变道、自主识别红绿灯、自主进站、自动充电等功能,让车上乘客直呼过瘾。


  在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全部自主开发、整机零部件全部国产,有着“河南芯”的原创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应用广泛,助力河南省制造业乘风破浪。


  在省超硬材料产业链盟会长单位黄河旋风,河南联通与其携手打造“5G+工业互联网”,构建高端智能、绿色环保的5G智慧工厂,让河南超硬名片越擦越亮。


  近年来,河南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16家、“瞪羚”企业4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家,加快壮大“7+28+N”先进制造业链群,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产出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加快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科技正在引领河南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


  加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只要是为了科研,基本上我们想要什么,省科学院就给什么。”在省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所青年博士罗善军看来,科研自由是省科学院吸引人才的最大魅力所在。


  为了给青年科研人员松绑解忧,省科学院实行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罗善军目前承担的项目均为“包干制”,这意味着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他拥有更多自主权。


  “我们只需要签署承诺书,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就行。这种被信任、被重视的感觉对科研人员很重要。”他说。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河南攀高、扩面、提标,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科技委第三次会议提出,自今年起三年内,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一批“科技副总”到企业任职。


  一边是迫切需要创新人才、亟待提升研发实力的企业,一边是渴望推动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到生产线的科研人员,“科技副总”选聘模式成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纽带”,为科技创新注入“人才活水”,实现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双向奔赴”。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启动这个新引擎的“点火系”。


  开展“减负”行动,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管理制度,推进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强化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完善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科技分红等激励制度……近年来,河南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改革举措接连落地,人才创新潜力不断释放。


  “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天的河南,处处可以感受到“日新”的气息。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正澎湃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记者 师喆)


  转自: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