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强县 振兴县域经济——河南全面推进质量强县示范县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质量强县是实现质量强省、质量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202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对建设质量强省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并明确提出要创建一批质量强县示范县。
目前,河南省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鹤壁、郑州等9个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有44个县(市、区)获批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已正式通过验收的有15个。部分创建单位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
9月5日,河南省质量强省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公示2023年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名单,标志着河南省又有12个县(市、区)步入质量强县建设新征程。现将此次获批创建的12个单位的质量工作特点进行展示,以期推进河南质量强县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兰考县多措并举促进全面质量提升
兰考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时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总遵循,多措并举抓质量。通过开展“标准化﹢”行动、“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创新等举措,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该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睢县汇聚质量强县磅礴力量
拥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和“中原水城”美誉的睢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发展壮大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制鞋产业“十年磨一剑”,全县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贸企业596家,配套能力90%以上,产值已近200亿元,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休闲运动鞋年产能3.5亿双,国内每4双休闲运动鞋就有1双“睢县制造”。
近年来,睢县坚持不懈,善于攻坚、敢于破局,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先后莅临睢县调研指导工作,对睢县发展给予高度评价。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睢县通过强组织、出政策、广宣传、优服务、搭平台、严监管等举措,坚持高位推动,打牢质量基础。该县制定印发《睢县质量强县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作先进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补,进一步激发创建活力潜力动力;充分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知识产权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创平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支持力度,优化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连续3年承担并出色完成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任务,筑牢了质量监管防线。
睢县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由2020年的90%提升至2022年的97%,拥有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荣获河南省长质量奖企业1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4个、河南省质量诚信A等企业2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主体责任,共创建市级优质工程13个,培育质量标准化工地7个;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汇聚了质量强县的磅礴力量。
西峡县高质量打造质量强县
近年来,西峡县围绕“以人才支撑强质量,以科技创新强质量,以品牌创建强质量,以标准引领强质量”理念,强力推进质量强县示范县建设,以质量提升助推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先后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猕猴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县等称号。
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注册商标434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西峡香菇”跻身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2年以来,该县新增专利授权507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7件,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拥有量43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南阳市第一位、河南省前列。
淮滨县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淮滨县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发展水平,跑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县域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信阳市前列,先后荣获省市级以上表彰241项,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淮滨县把质量强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十四五”总体规划,构建质量强县建设新格局,明确质量强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建立完善质量工作机构,为质量强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聚焦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该县建成1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入驻企业247家,形成了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含造酒)、船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该县荣获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河南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等7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纺织服装企业达到212家,投产喷水织机6.15万台(套),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领跑信阳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加快食品产业发展,培育规上企业22家,年产能达到40万吨,五谷春酒业销售收入7.33亿元;加速船舶制造产业提升,总投资120亿元的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纳入河南省“双百工程”,全年建造各类船艇615艘,产值38.2亿元。
立足千里淮河第一港优势,大力提升临港经济发展水平。该县规划建设106.9平方公里的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开通集装箱航线5条,完成货物吞吐量417万吨、集装箱11147标箱,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1.2亿元;建设“淮上云”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推动港口实现智能化可视化运营管理;发展口岸经济,谋划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信阳(淮滨)煤炭储备园区、总投资5.22亿元的中原户外休闲家居产业园、总投资4.5亿元的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强“流通贸易型”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亲临调研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长垣市树立县域经济新标杆
享有“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等美誉的长垣市,2020年以榜首位次荣获河南省首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2022年,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再次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并成功晋位首次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近年来,长垣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把质量提升工作和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质量工作水平稳步提升。截至目前,该市已成功培育河南省省长质量奖3家、提名奖1家,新乡市市长质量奖4家,长垣市市长质量奖36家。
安阳县培育新兴产业建设质量强县
近年来,安阳县始终把质量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该县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先后有50余个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已成为安阳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通过实施质量强县战略,该县聚焦全方位、锚定高质量、塑造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有力助推了农业强县建设。该县建成高效农业和休闲示范园区20余个,创建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5个、“三品一标”产品16个、无公害产品5个、认证绿色食品1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河南省家庭农场试点县;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新型经营示范主体8家、省级22家、市级45家;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点37家。该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被授予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并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未来31项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3项节水国际标准将在这里产生。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该县3年落实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000万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3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6家;先后有河南铭镓、见喜纳米材料等5家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河南铭镓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家生产大尺寸氧化钾、磷化铟、人工光学晶体材料的企业;安阳猎鹰成功申报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承担5项国家行业部门科技应用项目,3项技术标准成为国内首批无人机消防救援装备团体标准;旭阳光电高端显示材料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河南省产品空白;曲显光电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阳航空科普馆被授予“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叶县稳中提质助力经济发展
中国岩盐之都--叶县,在质量强县创建工作中,坚持依托中国尼龙城产业优势,以境内两个省级开发区为平台,举全县之力发展尼龙产业。尼龙66工业丝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位,尼龙66盐、66切片产能居亚洲第一位,己二酸产能居亚洲第二位。精制盐产量突破500万吨,盐化工及下游产能达100万吨,居全国井矿盐前列。PC、双酚A项目,实现了高端PC材料进口替代,填补了河南双酚A市场空白。中国尼龙城成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产值突破1000亿元。
鹤壁市山城区质量提升开启质量强县新征程
近年来,鹤壁市山城区财政累计安排质量工作经费达1500万元,质量奖励经费达700万元;将质量强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绩效考评,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在质量提升工作中,该区坚持标准引领,努力探索符合区情、具有特色、满足群众需要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现代化工、智能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位于该区的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异Vc钠国家标准,获得发明专利9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成果鉴定26项,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异Vc钠生产研发基地,世界单项销售冠军,全球市场综合占有率50%以上;河南纳新气体有限公司产出的稀有气体产品纯度达到99.9999%,远高于国家标准,满足我国航空航天、芯片蚀刻、暗物质探测、超导材料等高端领域应用发展需求;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是工矿靴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是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工矿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以企业质量提升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该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创成河南省唯一的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2018年、2022年两次受到国务院激励。
该区依托鹤壁市检验检测产业园,整合国内检验检测和市场监管行政技术资源,先后建成石林园区、牟山园区质量服务站,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入园助企”等行动,促进企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该区累计为企业提供质量比对检测服务125批次,免费检测计量器具6756台件,减免费用128万元;帮助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127项,帮助64家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32家企业建立计量管理体系,降本增效2.5亿元,带动就业3276人;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提升,食品添加剂、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100%。
尉氏县质量强县助经济腾飞
尉氏县紧邻郑州航空港区,区位优越和机遇叠加,初步形成与航空港区、郑汴新区对接融合、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尉氏县委县政府提出“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在开封市质量工作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2022年,该县生产总值471.7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该县加大质量奖奖励力度,实施质量标杆示范带动。目前,已有27家企业获尉氏县县长质量奖,13家企业获开封市市长质量奖,获政府激励奖企业具有公认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占开封市总数的27.6%,位列开封市首位。
漯河市源汇区绘制质量强县建设新蓝图
漯河市源汇区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优化经济结构、保障安全、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强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该区完善机制,制定出台《质量强区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信息交流、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领导、职能部门、属地管理、执法监管、企业主体责任“五位一体”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动了质量强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该区明晰产业发展格局,科学确立“一城(医疗器械城)一谷(智能制造谷)一园(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一片区(文旅融合示范区)”产业发展定位,围绕产业发展,精准谋划“三个五百亿”项目23个;强化质量提升服务,积极引导辖区小微企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建筑环保等行业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创新推行食品安全“互联网﹢明厨亮灶”、药品监管“码上放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云平台等智慧监管模式,并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成立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2个检测中心和10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切实做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该区以促进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目前,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已实现全覆盖,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0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龙头企业1家,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2个、博士工作站1个。
按照“品牌提升产业,产业支撑品牌”的思路,该县围绕医疗器械和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和名优企业。其中,医疗器械产业曙光健士集团防气泡、防回血输液器、无针注射器等产品填补了河南空白,一次性使用塑料冲洗针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县智能制造产业汇集了乐通源德福、聚大智能科技、裕盛鑫隆高端显示模组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武陟县创建为高质量发展提速
武陟县以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武陟”为目标,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努力争创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30余项国家级和14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3家企业获得焦作市市长质量奖,9家企业获得武陟县县长质量奖。2019年至2022年,该县连续获评焦作市质量工作考核A级县。
卫辉市夯实产业根基增强内生动力
卫辉市立足县域经济高质量需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战略需要、企业高质高效发展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成功创建河南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9%,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作为豫北重要的老工业强县,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华新纱厂上世纪80年代正式职工有近万人,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丝不苟、丝丝入扣、严细求实、追求卓越”的卫辉质量精神。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该市形成了以百威啤酒、银金达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及包装,以广东坚朗、北新建材等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机械、散热器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其中,生猪养殖机械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以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2.1.万公顷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项目刚刚完工,6500公顷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正在推进。
截至目前,该市规上企业97家,拥有省级研发平台7家、新乡市级研发平台27家;认定国家质量标杆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
2019年,该市制定《卫辉市质量强市战略规划》。2021年6月编制完成的卫辉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市”。同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文件,强化对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领导。
卫辉市充分挖掘县域资源禀赋,夯实融资基础;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该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2年科技支出3860万元,通过一系列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举措的落实,保障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孙博、记者孙中杰)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