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拉开了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的序幕。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再印发《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中原农谷再进行系统部署。
超5万字的《规划》重点在哪里?又蕴含着哪些新发展与新机遇?大河助农团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与采访。
【关键词一】种业
中原农谷在建立之初,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时,对于中原农谷的定位就是:“打好种业创新翻身仗,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
在2022年4月印发的《“中原农谷”建设方案》中,更是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种业创新平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能力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神农种业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或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产业化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再细细查看《规划》,不难发现其中“种业”的重要性。在“战略导向”中,《规划》即明确,坚持以种业振兴为核心,把种业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争创国家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引育一流种业人才,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更多当家品种,推进育繁推一体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种业自立自强、核心种源自主可控,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
在“功能定位”中,《规划》提出,全力打造“四个中心、两个示范区”。第一个中心,就是“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将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建设国际一流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平台,全力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打造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集群。
“中原农谷定位是‘三农’龙头+种业‘航母’,未来将引领带动整个河南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质提效。”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三农学者杨建国表示,中原农谷是做强农业“河南芯”的全省平台和抓手,未来河南也将以“中原农谷”建设为重点,打造种业产业航母,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打造国家级、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
【关键词二】科技创新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细看《规划》,“科技创新”一词频频出现。
在设立之初,中原农谷就汇聚了河南全省种业科研力量,包括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等六大部级科研平台,还有14个省级科研平台。
在科技创新方面,《规划》也立下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取得标志性进展,在粮食生产、高效绿色种养、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等等。
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对中原农谷来说,闯与创之间,创更加重要。“现在中原农谷的农业新品研发在国内有影响,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尚需提升。”张占仓称,因此,需要在创新方面有更高的定位、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多国际知名的农业创新团队加入。
【关键词三】农业全产业链
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规划》中,也对拓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做出了系统安排部署。
《规划》强调,要以农机装备、农业服务、生物经济、种养循环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加快迈向中高端。
在杨建国看来,这恰恰体现出中原农谷将成为河南以现代工业思维抓农业的标杆示范。
“《规划》对中原农谷的定位中,把链式思维作为重点,要求中原农谷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等,都体现出了以现代工业思维抓农业。”杨建国称。
在他看来,河南以现代工业思维抓农业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投融建运管”一体化的新解法。
这种新解法,是用“项目为王”的思维,用经营的理念、平台的理念、融合的理念,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共性难题,包括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投入渠道较为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度明显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注重硬件设施,忽视软件措施;后期长效管护措施不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够明确,等等。
其次,应拓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新领域,特别是以农机装备、农业服务、生物经济、种养循环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加快迈向中高端。
再次,应推进食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推动粮食由“食”字号、“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转变。
最后,重点应放在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上。把产业图谱+链式招商的思维,拓展到全省农业领域招商引资上,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关键词四】对外开放
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用大篇幅规划了如何聚力搭建农业对外开放新平台。《规划》中提到,要充分借助河南空陆网海“丝绸之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叠加优势,推动开放载体建设,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同时,通过建设河南省农业博物馆、河南农业展览中心,举办国际农业合作重大活动的方式,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在许多人看来,农业似乎和对外开放关联不大,其实不然。信阳砖茶登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郑州速冻食品打开非洲市场,三门峡苹果出口南美。西峡香菇出口30多个国家,占中国香菇出口总量30%,连续6年全国第一。河南农产品真正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也实现了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三级跳。
“做好农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本身就是中原农谷一个重要职能。”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田建民告诉记者,中原农谷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也要帮助河南的农业技术、农业品牌以及特色农产品走出去。“通过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中原农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全方位开放中积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竞争优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就河南而言,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中原农谷是顶格聚焦、顶格推动、顶格发力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期待,这座从中原“拔”出的谷,为河南农业发展注入最“芯”的活力。
转自:大河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