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设立百亿元宇宙基金 计划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30





  5月24日,郑州市发改委发布《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方案》)和《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下称《若干政策》),意在加快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元谷”。


  《实施方案》提出,郑州计划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元宇宙产业高效带动实体经济深度转型良好局面。元宇宙技术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建成2个以上高水平元宇宙产业园区、3个以上元宇宙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培育“100+”元宇宙领先企业,培育“3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50+”典型应用场景。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把郑州市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元宇宙创新之城、产业之城、融合应用之城。


  同时,《实施方案》显示,郑州制定了五项重点任务,围绕重点技术攻关、核心基础设施,夯实元宇宙产业发展基础,为应用场景创新提供强力支撑。其中包括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数字筑基工程、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实施示范引领工程、发展核心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建链工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施元谷创建工程、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实施生态优化工程。


  《若干政策》显示,郑州市计划设立十项支持政策,包括强化元宇宙产业发展金融扶持。郑州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联合部委、省财政部门及社会投资机构,建成50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鼓励元宇宙企业上市,对于主板上市企业,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十项支持政策如下:


  支持元宇宙项目落地。对整建制迁入郑州和在郑落地区域总部的元宇宙领域头部企业、重大科研平台,给予最高2亿元启动资金支持,并提供“拎包入住”“拎包办公”支持。


  开放元宇宙典型场景。郑州市各级政府对企业开放相关应用场景,支持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市示范应用。符合相关规定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体系。


  支持元宇宙领域研发创新。组织实施郑州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组织实施郑州市“揭榜挂帅”研发专项项目,按照单个项目实际付款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


  鼓励元宇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对于元宇宙企业和机构,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奖励;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60万元、40万元奖励。


  支持打造元宇宙基础平台。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元宇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对元宇宙内容载体平台,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


  支持元宇宙典型场景建设。对于企业和机构自主建设的元宇宙场景应用,通过市级认定的,按照单个场景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补助,全市每年认定典型场景总数不超过20个。政策有效期内,单个企业累计获得支持场景建设不多于5个。纳入政府采购的元宇宙场景建设项目,不再重复补助。


  探索元宇宙工厂(车间)和元宇宙街区建设。鼓励企业、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建设特色元宇宙示范工厂(车间)、元宇宙街区。对获得元宇宙工厂(车间)、街区等称号性评价单位,给予一次性定额奖励。元宇宙工厂和街区,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元宇宙车间,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鼓励元宇宙人才培育与引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园区联合创办“元宇宙产教融合基地”,加强相关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对引进的高端创业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创业领军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创新领军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特别重大人才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强化元宇宙产业发展金融扶持。郑州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联合部委、省财政部门及社会投资机构,建成50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郑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鼓励元宇宙企业上市,对于主板上市企业,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开展元宇宙赛事活动。鼓励企业(联盟、高校等)组织开展元宇宙领域大赛、论坛等活动,对企业自费组织开展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给予实际发生费用的3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一事一议”给予资金补助。


  转自:C114通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