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项举措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干货满满,快来转给农民朋友吧!
乡村产业“做起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未来乡村产业如何发展,如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指导意见》提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科技和装备支撑5项举措。明确到2025年,提升高标准农田1009万亩,新建1929万亩,累计建成8759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60%以上的县(市)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另外,发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支持每个县(市)重点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专业村。
到2025年,创建400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推广“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网红直播带货”等模式。同时加强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
就业创业“整起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乡村人才的培养,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每年完成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和转移就业劳动力持证培训任务50万人次以上。对市场主体的培育,明确提到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00家以上,家庭农场发展到3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万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50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发展到1000家以上。
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一批能够广泛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注意的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劳务报酬不低于该项目中央及省安排资金的15%。
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在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探索开发道路养护、垃圾污水处理、高标准农田管护等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等就业。
农村改革“改起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指导意见》提出,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土地经营权以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增加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通过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推进集体资产抵押融资,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80%以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连接机制,以市场为纽带进行连接,开展订单收购,指导农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政策扶持“帮起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财政、设施、公共服务齐发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指导意见》提出,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惠农补贴政策,实现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
基础设施如何提档升级?《指导意见》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2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全省县域内5G基站数量达到5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对于客运公交、中小学校、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户、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通信资费优惠力度;支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体制机制齐健全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指导意见》强调,各级政府要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脱贫地区农民的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经济强县,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均有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田园增收、养殖富民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2025年,脱贫地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一批脱贫县农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到2025年,培育发展一批3万~5万人的中心镇。(记者 张家祺)
转自:河南政府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