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濮阳为何在全省率先成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4-28





  “十四五”开局,河南哪个地市率先成势、率先见效?


  4月23—24日,濮阳市举行2021年全市第一次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笔者应邀全程参与。一天半时间内,观摩团一行先后深入濮阳各县(区),走园区、入企业、进车间,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实地观摩指导。


  观摩项目的选择也极具“濮阳特色”,包括新开工工业项目、数字化转型项目、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观摩团全面深入考察了濮阳各县区县域经济和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


  从本次观摩活动来看,濮阳市今年一季度的发展呈现出了极佳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位次前移、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形势喜人。


  通过抢抓机遇、主动加压起跑,濮阳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这个切口,率先起步成势,也率先在全省吹响了“十四五”经济发展的冲锋号,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注入强大动力。


  为什么是濮阳?


  具体谈论之前,先简要回顾一下“十三五”以来濮阳发展经历的量质转变、能级跃升的精彩蝶变,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濮阳面临的发展态势。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濮阳经历了从区划边缘到全省开放前沿,再到省际区域中心地位初显的“三部曲”。某种程度上,濮阳可能是过去几年河南高质量发展中最被低估的地市。


  用一组数据进行说明:营商环境方面,濮阳2020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提升至全省第4位,连续三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濮阳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在国家2020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位列全国第4;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濮阳在全省“四比四看”评比中排名第3位;乡村振兴方面,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过去几年,濮阳在粮食产量、质量及保粮制度建设上均走在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还通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以及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战略深入实施,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濮阳模式等。


  过去几年,濮阳在产业结构升级、生态保护、创新发展、扩大开放等高质量发展的不同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能级跃升。濮阳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甚至转折性变化,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发展环境、基础支撑均发生了重大变革、系统重塑、整体重构,初步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随着“十四五”开启,濮阳进一步明确了在全省发展由大到强新阶段中的定位和角色。


  可以说,“十四五”时期既是濮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五年,更是乘势而上、潜能迸发、蓄势赶超的黄金五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濮阳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必须、必然也必定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上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力争在全省率先突破、率先成势。


  谈完了濮阳整体发展态势,再来谈谈县域和产业集聚区对于濮阳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总体来看,濮阳市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2.6%,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超六成,在濮阳发展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产业集聚区则是濮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可以说,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后发搏击的优势也在县域,而全面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是推动濮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河南“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下一步发展定了调。县域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也有了新定位、新思路,内涵更加丰富、连接更加紧密,发展方式更加精细等。


  作为回应,濮阳先后出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再加上坚持每季度集中观摩讲评等推进制度,推动县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成效初显,为濮阳“十四五”开局率先突破、率先成型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支撑。


  在县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新周期,目前已经成型了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濮阳探索”呢?


  第一,突出了“产业强筋、项目为王”的导向,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经济培育为主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抓住了新周期发展的“牛鼻子”。


  本次观摩中,笔者发现,濮阳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无处不在的产业链式发展思维和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比如在化工产业方面,濮阳找到了以新型化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全产业链为路径,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的路子。观摩中,不少项目都是化工产业各细分领域内延链、补链、强链的项目,有些是产业链下游,有些是价值链上游,产业集聚形成的生态合力对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方面,以台前县羽绒产业发展代表性最强。观摩中,台前县羽绒产业园项目不仅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而且在生产技术、工艺及价值链上均处于行业产业链的高端位置。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选择台前的理由时说,除了台前,全国没有一家能够集聚羽绒产业上下游链条的专业园区,而台前这种专业集聚的生态就是最大的优势。而这正是产业集聚形成的生态合力价值的具体展现。


  而在观摩的项目方面,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多,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区域特色更加鲜明,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项目谋划储备充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中展现了濮阳在抢抓开局机遇中的担当和作为。


  第二,项目和产业的背后,则是濮阳通过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的高质量发展。


  观摩中,笔者发现,各县区落地的好项目有着统一的背景: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高质量招商引资的濮阳模式。这其中,既包括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完善招商图谱和路线图,紧盯“头部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吸引其在濮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物流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也包括建立产业基金开展资本招商,围绕生物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广股权融资、股权融智等新模式,吸引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等。


  第三,进一步突出了差异化与区域统筹相结合的发展思维。


  河南“十四五”规划纲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着重突出了要做好差异化和区域统筹的结合。而这种理念,在本次观摩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观摩中,笔者发现,濮阳各产业集聚区都明晰和优化了主导产业,濮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食品制造产业,清丰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围绕家具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台前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围绕羽绒及服饰、化工产业,范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围绕化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等等。


  而差异化的主导产业之外,濮阳又着重强调从市域层面加强产业统筹布局,推动完善产业生态构建。特别是在创新生态的构建方面,濮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正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


  第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河南“十四五”规划纲要中, “加快县域高效农业发展”被列入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中,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扩充,这也是河南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案将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


  而在观摩中笔者也发现,濮阳通过树牢系统思维,把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这方面,特别以乡村振兴示范县——清丰为代表。观摩中,清丰通过香菇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整条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升级,通过极为完备的利益共享机制,让乡村真正分享到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带来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区也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第五,新发展理念成为贯穿“濮阳探索”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成为了“濮阳探索”的“隐线”。比如,绿色发展方面,濮阳通过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以及循环产业链条建设、完善,绿色发展方式逐步成型并占据更多的主导位置;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方面,濮阳把产业数字化和从企业到园区的智能平台建设成了“基础设施化”。每个县区都能看到企业自主创建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也能看到以范县产业集聚区园区管理服务综合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这方面,濮阳县推进食品加工产业最具代表,濮阳县围绕食品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完善产业配套,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第六,新的要素思维模式引领“濮阳探索”。


  河南“十四五”规划纲要延续了这两年产业集聚区在土地、营商环境、组织结构等多种产业要素优化配置中的思路,并做出了进一步推广和升级,也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增添了几个重要的新要素:数据、信息、知识、科技。而这些新的要素思维也在本次观摩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机制方面,考核上,濮阳形成了成熟的“季观摩、年考评”考核评价机制;项目推进上,各县区普遍形成了专班推进、领导分包、项目调度等机制;产业集聚区改革上,结合各产业集聚区自身特点和发展层次,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区瘦身强体、回归本位等;营商环境打造上,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率先实施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等;土地要素上,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加快存量土地优先向产业发展用地倾斜,以及通过百园增效行动,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破解土地利用瓶颈,等等。(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