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特色养殖 开启乡村新“食”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0





  牛粪养蚯蚓,蚯蚓喂家鸡,鸵鸟当家禽,寒地养龙虾……如今,这些在黑龙江省乡村已不是新鲜事儿了。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特色产业,特色养殖业应运而生,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蚯蚓“链”出种养循环


  对于一只鸡来说,实现吃蚯蚓自由应该是件幸福的事了。近年来,嫩江市塔溪乡沐河村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创建新模式,以蚯蚓为饲料产出的“蚯蚓鸡蛋”远近闻名。


  沐河村的生态牧场和充沛水系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使村民们纷纷投身于养殖业,但同时产生了许多牲畜的粪便,村干部孙志军有点担忧,“养殖致富了,但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也很重要,如何将牛粪合理利用起来呢?” 孙志军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


  2021年,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孙志军了解了“蚯蚓鸡蛋”项目,他从中找到了解决村里牛粪的好办法。2023年5月,在乡村领导支持下,占地3200平方米的沐河村蚯蚓养殖基地建成,引进蚯蚓和种鸡,蚯蚓产生的粪还能做有机肥料。


  沐河村党支部书记刘松松介绍:“我们的鸡饲料配比是90%玉米面、10%的蚯蚓,所以大家叫它‘蚯蚓鸡’,‘蚯蚓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蛋黄颜色更黄,蛋白质更高,鸡肉的口感也更好一些。”


  沐河村的粪污污染解决了,孙志军说:“更重要的是村里建立了‘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鸡,鸡产鸡蛋’新模式,此模式可推广,我们村里的牛粪可以‘外卖’了。”


  随着“蚯蚓鸡蛋”的需求逐渐增多,下一步,该村将扩大养殖规模,扩建蚯蚓养殖基地2000平方米,养殖“蚯蚓鸡”1000只,投入4.5万元引进种蚯蚓3000斤。通过处理蚯蚓粪研制花土肥料,申请养殖“蚯蚓鸡”和“蚯蚓鸡蛋”有机认证,与电商平台企业合作,做好线上线下服务,积极带动更多老百姓加入进来,加快沐河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循环农业发展。


  冷门产业另辟增收渠道


  近日,天气凉爽,嫩江市多宝山镇矿山村衡利养殖场的鸵鸟养殖基地里,400多只体型健壮的鸵鸟正迈着大长腿,在室外趾高气扬、闲庭信步,享受着美好时光。


  近年来,嫩江市多宝山镇大力发展鸵鸟特色养殖,打造齐齐哈尔以北最大的鸵鸟规模化养殖基地,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示范引领、串点成线,让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之前政府号召大家养鸵鸟,刚开始考察的时候,看着体重像猪一样重的鸵鸟,心里犯怵。观察多了我发现鸵鸟有一个特性,就是特别执着,跟我的性格很像,我认为只要我认真学习饲养知识,总结经验,一定能把200多斤的大鸟养好。”多宝山镇矿山村衡利养殖场场长刘衡说。


  刘衡的决心也让当地村领导们坚定了信心,在政府的扶持下,今年初,刘衡的鸵鸟养殖基地建成了。刘衡算了一笔账,一只鸵鸟每年的饲养成本为500多元,鸵鸟能长到200到300斤,每斤鸵鸟肉售价不低于30元,再加上一只成年雌鸟每年大约能产30~40个蛋,鸵鸟蛋可雕刻或食用,一个鸟蛋能卖150元左右,一只鸵鸟就能收入6000~7000元。鸵鸟养殖相对也比较省事儿,夏天在外边散养,冬天就进大棚,收益还可观,致富有希望了。


  据了解,鸵鸟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等特点,饲料价格也相对便宜,养殖成本低,并且鸵鸟浑身都是宝,不仅鸵鸟肉、鸵鸟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鸵鸟的羽毛、皮、腿骨等都可以回收利用,鸵鸟油也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鸵鸟养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多宝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文文介绍,未来,多宝山镇政府将持续贯彻落实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施策,积极与当地林场沟通协调,开发“林场+基地”模式,探索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延长鸵鸟养殖产业链条,增加鸵鸟的附加值,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助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南虾北养”破解致富密码


  “黑土地上能养龙虾?”


  “能!还是产自澳洲的淡水蓝龙虾。”巴彦县富江乡王勇用七年饲养试验给出了准确答案。“最近打捞的龙虾体重大约一两多,我的澳洲龙虾终于养殖成功了。”王勇激动地说。


  近日,王勇的3.6万尾龙虾即将打捞,全村的人都翘首以盼,都想一睹“南虾北养”的澳洲龙虾真容。王勇介绍,每亩放养约4000只虾苗,成活率70%左右,亩产280斤,按照每斤市场批发价60元,每亩就能收获16800元,扣除成本,每亩池塘净利润可达8000元。


  富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吕忠双介绍,富江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澳洲龙虾作为立乡产业,在五岳村鱼池建立富江乡澳洲龙虾繁育基地,吸引民间资本注入,建设澳洲龙虾虾苗繁育池、镖苗池。镖苗池能够增加外塘放养时间,每个成虾体重加大,每斤成虾价格可达100元。同时,发挥王勇的养殖繁育虾苗技术优势,聚力打造澳洲龙虾的大型养殖繁育基地,让龙虾产业在明年有井喷式发展。


  “王勇自己养龙虾这几年,村民为他捏把汗,心里疑惑那高档玩意,咱们老农民还能养好?要是养好了,明年我也跟着干。”村民姜大力说。


  王勇说,“最近要买龙虾的太多了,但我目前没有那么多啊,过几天打捞完毕后,我得留够了种虾,剩下的龙虾才能出售,现在,我正在加紧施工建孵化棚,还有六七天完工,待龙虾打捞完毕,部分龙虾要转到这里继续养殖,并进行孵化工作,明年就可以卖虾苗了。”(王春燕 黄向民 宋晨曦)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