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的国有企业数量较大,国有经济占比较重,国企改革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现实和历史多重因素交织,黑龙江国企改革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攻坚战。虽然黑龙江的国企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未来依然充满挑战。
国企改革阵痛中前行
国家发展大局中,黑龙江有着独特的战略地位——“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即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向北开放新高地,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职责。
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产业门类齐全,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同时,黑龙江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黑龙江国企改革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面临着更大压力和挑战。
“黑龙江国企改革,同东北和全国改革进程相比,既有一定时差,也有一定温差。”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所谓时差,是指启动时间较晚。当南方地区已经将国企推向市场,并且反向挖走黑龙江的人才、资源时,黑龙江才开始有所行动。
至于温差,是指相对于南方地区国企改革的动力和决心,黑龙江推进国企改革的热度和决心较弱。白津夫提示,不能仅看表面热度,还要联系黑龙江国企改革的特殊性。
一是黑龙江国企权属结构特殊,直管企业比较多,国企改革的地方自主权有限。二是产业结构上,战略性、资源性产业比重大,煤木粮油等产业计划性指令影响较深,市场化能力先天不足。三是长期计划思维定式,大家对于国企铁饭碗普遍存在机制依赖和幻想。
“黑龙江国企改革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白津夫说道。
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济机制,深层次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黑龙江国企改革阵痛中前行。
2022年8月,黑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玉福表示,经过10年攻坚克难,黑龙江国企已由“改革脱困”阶段进入“改革发展”阶段。
2022年,黑龙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时,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其中,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57.6%。
国有企业改革仍处进行时,黑龙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提升阶段。
2023年11月,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国有企业改革接续发展。黑龙江省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整体任务完成率超过60%。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改革本身,更在于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和竞争力。
以黑龙江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森工集团”)为例,改革让其生机重新焕发。
黑龙江森工总局和龙江森工集团曾经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18年6月,龙江森工集团实现改制转企,2151项政府行政权力移交政府有关机构。2020年底,森工体制改革通过国家级验收,打破了70年的“政企合一、以政为主”的管理体制。
2021年,龙江森工集团首次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利润总额实现5000万元,2023年利润总额实现1.17亿元,同比增长101.72%。
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今,黑龙江省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已相继显现,这离不开一个“新”字。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例,黑龙江国有企业创新不断,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涌现。
2022年,哈电集团、中国一重、黑龙江移动等17家企业历时两年筹备,共同出资1亿元资金组建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这是黑龙江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成立以来就带着投资黑龙江省内两新产业使命的新产业投资集团以投代引,投资5.7亿元、带动投资19.3亿元,成为黑龙江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最可信赖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种业作为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权属公司龙科种业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2023年新取得2项植物新品种权,在新疆塔城建立玉米种子制种田8000亩,生产玉米种子540万斤。
体制机制方面,黑龙江省国资委也动了真格。2023年,黑龙江省国资委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作为对企业负责人考核的硬杠。当年,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3.3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
黑龙江省国资委还将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纳入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龙江森工集团经营管理部(改革办)部长王好岩告诉记者,自2022年起,龙江森工集团投入1000万元科技研发基金,鼓励技术创新,按照年10%的增长比例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已支持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
多家黑龙江国有企业也抓住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机会。
龙江森工集团计划构建数智森工总体框架,划定数智企业管理、资源资产管理、产业经营发展3个业务板块。“我们数智化的目标是,到2025年,打造‘全域一朵云’,实现对海量数据结构化处理并实时分析,推动林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王好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龙江森工集团建成集林火监控、北斗定位、数字通信、可视化指挥于一体的生态建设指挥中心和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
王好岩介绍,当前双中心建设正在从集团总部向基层机构不断推广,计划打造三级智慧指挥中心,实现林场、各林业局、集团总部的互联互通,应急管护、灾害防治、指挥调度的统一。
“数字化转型打破了产业格局制约,大企业率先推进数字化改革并带动地方国企加快跟进,国企改革发展呈现新局面。”白津夫说道。
不过,他坦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受产业特殊性限制,黑龙江国有企业的一些领域仍面临规模市场化难题。如重大工程企业以保证国家之需为重点,能源资源型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军工企业仍占比较大,改革仍需统筹深化。
白津夫提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的高度对数字经济发展谋篇布局,前所未有。考虑黑龙江在制造业方面积累了竞争优势,黑龙江国有企业可借此机会,重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黑龙江国企改革的下一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详细部署,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黑龙江国企改革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
8月2日,黑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凤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要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适时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其中之一便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在这方面,黑龙江省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产投集团”)已展开探求破解之道,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新产投集团是黑龙江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功能。近年来,新产投集团联合 11 所省内头部高校、2 家科研院所、3 家产权交易平台及 22 家投资机构,组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投资转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扩展至 59 家。
联盟积极打造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探索“展+谈+访+会+培”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全生命周期赋能项目成长壮大。联盟以项目投资为支撑,丰富转化成果“项目库”,已通过各类活动累计推动 208 个项目与资本对接,签约金额14.35 亿元。
此外,白津夫认为,数字化转型也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路径之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应围绕“四链”协同转型来推进,也就是补链、延链、升链、建链。
短板产业补链是数字化转型重点。建议通过加快补链,扩大整体优势。优势产业则要延链,要重视生态产业建设,关注前沿技术、高端基础制造工艺、高端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建设等。
传统产业升链,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链则着眼于国际产业竞争,建链扩链优链,把产业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建议黑龙江国企按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进行系统优化。既要有统一规划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产业、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白津夫说道。(记者 郑雪)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