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纵向延链横向建群 一招活一片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26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记者近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等地采访发现,许多地方在推动产业振兴过程中,以“特色”为产业发展突破点,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不断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有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开启致富路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眼下正是东北春耕时节,走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大五福玛村村民柴续强家的温室大棚,浓浓的韭香味扑面而来,成片的韭菜根白叶绿,鲜嫩欲滴。几位村民正忙着割菜、打捆、装箱……


  “去年咱家种了15亩韭菜,纯收入18万元。今年家里的头茬韭菜刚刚上市,市场价达到了每斤3.5元,二茬韭菜也保持在1.5元以上,看这架势今年收入也少不了。”柴续强说。


  大五福玛村是当地闻名的棚室韭菜种植示范村。近年来,该村聚焦韭菜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韭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动“小韭菜”成为农民致富“大产业”,韭菜产业总产值达1.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黑龙江各地农村纷纷依托良好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村民李启友正在自家的大棚中查看洋葱苗的生长情况。“今年我种了200亩洋葱,最近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得经常来看看。”李启友说。


  大八旗村被誉为“东北洋葱第一村”,这里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特色产品洋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八旗村党总支副书记任洪园介绍,通过采用大垄双行、高台覆膜、膜下滴灌等技术,洋葱亩产可达1.4万斤。“每年6月中旬洋葱收获后,还可套种白菜,每亩收入可近万元,今年全村洋葱种植面积达3万亩,带动全区洋葱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任洪园说。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联合村,村民刘树合正忙着整理自家的果园,准备种植树莓。


  “原来就在自家庭院种了两亩树莓,2023年收入28000多元,今年我把邻居家的园子也买下来了,再扩种两亩。收入肯定越来越好。”自从尝到了树莓收益的“甜头”,刘树合这位80岁的“老农”干劲十足。


  东阳镇镇长杨景慧介绍,东阳镇9个村根据自身条件,建立20到200亩不等的村级自营果园,生产的树莓给这些村带来超10万元的村集体增收。目前,全镇已建立了从种苗供应到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条。


  “销售方面,我们以‘企业+农户+订单’的模式,给种植户提供信心保障。”杨景慧说,通过引进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提前锁定树莓价格,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更加促进了树莓产业发展。目前,东阳镇全镇树莓在田面积1335亩,产果面积761亩,产品远销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为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地方生态特色,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做优特色、做长链条、做精产品、做靓品牌,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甘南县委书记刘凤德说。


  从特色农业到特色文旅


  融合中实现集群式发展


  记者调研还发现,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各地坚持纵向延链,从特色农业不断向特色文旅等下游产业延展,推进全链条融合发展。同时,推动横向建群,聚焦区域优势特色,推进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


  走进大庆市林甸县四合乡联合村猛犸乐园,连排的草莓、柿子采摘大棚里游客欢声笑语,室外的农事体验、露营民宿、东北特色美食吸引前来研学的家长和小朋友。


  “让在城里生活的孩子们到这里体验农事,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同时,也感受一下乡村振兴期间,农村的巨大变化。”猛犸乐园负责人、猛犸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远洋说。


  王远洋祖祖辈辈生活在联合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回忆起小时候门前那条泥泞的小路,再看到今天靠乡村旅游走向振兴的联合村,王远洋感慨万千:“我要通过不断奋斗来改变命运,带领乡亲们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联合村脱贫户韩俊亭曾是一名瓦工,懂技术,在猛犸乐园工作让他有用武之地。“每年在这能赚3万多元,加上种地的收入,不仅够花,还能攒下不少钱呢!”韩俊亭说。


  自2021年开园以来,联合村猛犸乐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带动周边收益900万元,帮助百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8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联合村也先后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等荣誉。


  “单纯靠乡村旅游,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增收稳定性较弱。”四合乡党委书记赵光介绍,今年,乡里要带领联合村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建立豆包、玉米面条、肉牛养殖等产业,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借势电子商务,健全产业链,不断打造带动群众增收的新途径,让村民收入稳定增长。


  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镇查罕诺村一片开阔的湖面上,古风的凉亭、典雅的小桥,与美丽的风景相映成趣。


  “虽然现在家里也种地,但主要收入还要靠村里搞的特色旅游。”村民果佳对记者说。2014年果佳开了一家农家饭店,来村里观光的游客可以亲自在农家果蔬园采摘食材,品尝地道绿色的东北农家菜肴。经营10年来,饭店的经营额连年上升,2023年达到169万元。“看我们村现在的发展,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果佳兴奋地说。


  乌裕尔河支流流经查罕诺村,在当地形成了南湖、北湖两个天然湖泊,各种野生鱼类资源丰富。除了夏季旅游之外,冬钓、冬捕更是查罕诺村旅游的重头戏。


  “每当冬季来临,一座座小帐篷立在冰面上,各地的钓鱼爱好者们带着钓具,在冰面上凿好冰眼,将帐篷盖在冰眼之上,再铺好地垫,就可以垂钓了。”查罕诺村党总支书记王佰义说,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查罕诺村的特色旅游产业日益壮大。2023年,查罕诺村接待游客30万人,年综合收入800万元,村民人均旅游增收达5500元。


  “黑龙江多地深入挖掘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观光度假等业态,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融合、城乡互动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人们更向往乡村。”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处处长王海江说。


  发挥“特色”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繁荣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确保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强农富民的“金钥匙”?


  受访人士认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要根植乡村,扎根泥土,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善于把当地的物产资源、自然风光、村落资源等利用起来。选择和发展特色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种植或养殖不适合当地环境的作物和动物。


  “要抓住‘土特产’里的‘土味’与‘特色’这些产品优势,坚持做到以‘特’取胜、以质取胜,坚持多样化发展思路,聚焦生态效益好、品牌价值高、产业韧性强,不断探寻更适合乡村的特色产业道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委书记郝宪庆说。


  发展特色产业同时要把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融合起来,实现全链条发展,形成集群效应。特色产业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应拓展到加工、销售、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例如,大庆市林甸县通过开发棚室采摘、农事体验、露营民宿、农家美食和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特色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王海江说。


  发展特色产业还要构建好特色人才队伍,加强科研人才的储备。人才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立足特色产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计划,发挥人才优势特长;构建更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强化服务保障,助力人才在事业上有收获,在人生中有满足,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融入感、获得感。“同时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不断推动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刘凤德说。(梁冬 唐铁富)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