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3年黑龙江再次用产量刷新实力: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57.64亿斤,占全国11.2%,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双增’。一是面积增,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同比增加89.85万亩。第二是总产增,同比增加5.04亿斤,连续6年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认为,“双增”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省涉农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更得益于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辛苦付出。
全国每九碗饭就有一碗龙江粮,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对稳住中国农业基本盘,端牢“中国饭碗”有着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政治责任和首要担当,毫不动摇抓好抓实粮食生产,努力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中国大粮仓。
坚持党政同责筑牢根基
抓粮食生产有“两怕”:“一怕”老天不帮忙,“二怕”农民不愿种。
2023年8月上旬,洪涝灾害袭击了哈尔滨、牡丹江等地部分市县,五常市农民佛晓光在线喊话求助农业专家,她的满面愁容让人印象深刻。
令她没想到的是,视频发出第二天,省农业农村厅就组织专家来到她所在的杜家镇。原来,省农业农村厅针对这次洪涝灾害农民如何抗灾自救,成立了11个指导组,对全省各市地进行具体指导,其中对灾情较重的五常等9个县成立了9个专项指导组。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专家辅导受灾农民积极应对、主动防灾、科学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了粮食因灾损失。
“专家指导我们喷施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水稻长势恢复不错。”秋天的时候,曾经受灾的一些农民脸上重又洋溢出丰收的自信。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毫不动摇切实抓好抓实粮食生产。
——压实落靠各级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常态化开展农时农情调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粮食生产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激励,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省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以优化政策导向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市县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强考核督导,省委省政府将粮食生产纳入市(地)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常态化跟踪督办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调整、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坚持系统施策提升产能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和耕地,是粮食生产必须要抓住的两个“要害”。
黑龙江省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
为加强黑土地保护,黑龙江省修订完善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建立健全了“5+2”七级田长制,严厉打击盗采黑土行为,完善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提高黑土耕地质量,一体化推动高标准农田、侵蚀沟治理和农田防护林更新修复,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98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示范区7800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1.1亿亩。
为了提升粮食产能,黑龙江省坚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围绕玉米、稻谷、大豆三大主粮作物,集成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扎实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统筹推进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创新攻关和种子基地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寒带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89%,良种覆盖率达100%。加强农业生产物质装备保障,推进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农机作业智能监测终端9.11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以上。
着眼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黑龙江省发挥北大荒集团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着力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9.1万个,家庭农场6.2万个,优化土地、技术、农机等生产要素配置,整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7万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4358万亩,土地规模经营1.5亿亩以上,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坚持全程减损促进增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测算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由此可见,节粮减损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扎实推进“新农机+新农技”助力减少损耗,2023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作物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开展农机作业质量年活动,一方面扎实做好农机化生产工作,推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推广普及,一方面广泛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切实提升农机手规范操作技能水平,春夏累计培训农机从业人员19万人次。
全程减损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黑龙江省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统防统治,建成全国唯一省区全覆盖的病虫疫情在线监测网络体系,实现130多种病虫疫情在线监测,利用3.1万台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2.9%。通过构建省区全覆盖的病虫疫情在线监测体系,实施病虫疫情监测体系网格化、信息管理数字化、监控指导掌上化和考核管理制度化的“四化”运行管理,保障监测网络体系高效运行。全年监测点村级植保员累计调查地块152.36万个、轨迹点438万个、在线上报田间调查信息1594.5万条、病虫图片334.4万张,有力支撑了全省各级植保部门及时发布病虫预报1048期。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落实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坚持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发力,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加快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高端智能农机,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和质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持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力争到2026年,全省粮食综合产能提高到1800亿斤。”庞海涛表示。(记者 周静)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