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解码“二十连丰”的龙江担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22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黑龙江省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播种面积达14743.1千公顷,总产量达7788.2万吨,单位面积产量达5282.6公斤/公顷。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


  今年,黑龙江省毫不放松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重中之重,当好国家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


  “大粮仓”全力抗灾保丰收


  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黑龙江省五常市、尚志市等地遭受强降雨,一些沿河村屯、稻田被淹。


  此时水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争分夺秒采取减灾抗灾措施对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尤为关键。洪水退后,黑龙江省全力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措施,力争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种了20多年水稻的“老把式”李单,今年种植了300亩水稻田,其中60多亩地在洪涝灾害中过水。政府对受灾地区第一时间集中进行“一喷多促”航化作业,通过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菌剂等,促灌浆成熟、促灾后恢复,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为粮食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入秋后,来霜晚,所以水稻成熟度高。品质上籽粒饱满,‘千粒’特别重,一个多月都没下雨,对秋收非常有利。”李单说,如今,自家收获的稻子堆满了家里的3个粮库,放不下的就平铺在院里,入冬的黑龙江仿佛一个天然的大冰箱,为黑土地上的产物保鲜。


  农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极端天气,让不少规模种植的合作社负责人捏了把汗。


  “今年洪涝那会儿,一直下雨。一下雨我就一宿宿睡不着觉,愁啊。”五常市民意乡草庙村红姐水稻合作社负责人王艳红说。如今,合作社1万亩稻花香水稻收获完成,8万吨粮食已经卖出去一半,王艳红悬着的心终于着了地。“整个品质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后续阳光充足,天气也比较热,积温好,籽粒饱满,今年产量就比较高,亩产得有1600到1700斤。”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尽管前期局地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常年。这沉甸甸的“粮满仓”,是黑龙江省克服夏季洪涝等不利天气的不懈努力,也是对黑土地上的人们一年辛劳的最好慰藉。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


  自黑龙江省开启“秋收时间”,黑土地上不断传来捷报:北大荒集团水稻亩产突破1600斤;在PH8.5-9.1的盐碱地上,多个耐盐碱水稻品种平均亩产由原来的不到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宁安市玉米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


  龙江“二十连丰”的背后,是黑土地上新科技日益涌现,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丰收中的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沉甸甸的稻穗挂满了稻秆,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一粒粒“齐粳10”水稻被收入囊中。


  “今年,我们从水稻产量和品质上得到了双重提升,这得益于从种到收全过程的科技助力。”在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今年合作社精准测地温,春耕提前10来天,田管时期,通过园区的智慧平台不仅可以看到整个示范基地的全息地图,还可以随时查看田里每个地块的灌溉情况、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水稻灌溉时,使用灌排节水技术,每亩稻田用水量减少一半多。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今年秋收中,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八五五农场和八五六农场的大豆每亩单产创新高。“这几个农场通过持续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亩均单产超过600斤,最高实收实测达620.7斤。”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门负责人说。


  在以水田种植为主的八五六农场,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至28.2万亩。


  “我们今年选取的大豆高产攻关种植地块,地块肥力、土地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优势明显,主栽‘东升77’大豆品种,应用根瘤菌拌种、精量播种、精准施药、化控防倒、机收减损、中耕、深松及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年底实现了单产超600斤的目标,创造了农场种植大豆以来的高产纪录。”八五六农场第七管理区主任郭文龙说。


  “丰收在手”,如何让农民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


  在绥化市望奎县卫星镇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来的粮食正通过升降机运进烘干塔,烘干完成的玉米经过筛选后,通过运输带运送到仓库,确保入库的粮食都能达到存储标准,切实提升储粮品质。


  卫星镇晶达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立臣说:“我们合作社从10月20日开始收购新粮,目前已经收了3000多吨粮食,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将粮款打到了农户的卡上。”


  记者了解到,卫星镇耕地面积共计199640亩,今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19488吨。秋收以来,卫星镇充分发挥粮食收购企业烘干设备的作用,满足了农民粮食烘干的需求,不断提高粮食存储质量,为粮食丰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卫星镇人大主席王洪山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当地粮食收购企业的作用,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争取把种粮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黑土粮仓”激发稳产增产“潜力”


  稳产增产的“密码”,还来自耕地。近年来,黑龙江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形成以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浆还田为主的“三江模式”,提高了黑土地质量。


  秋收过后,在鹤岗市广袤的田野上,随处可见大型机械正在将已收获的土地灭茬,将秸秆深埋在耕种层之下。翻埋的秸秆腐化后将大幅提升黑土有机质含量。


  鹤岗市峻元农机合作社今年总共耕种3万多亩农作物,秸秆还田给土壤带来的变化被合作社负责人刘树元看在眼里:“去年翻埋的秸秆70%已经腐烂了,前年的都已经烂没了。这个是今年的苞米根须子,这须子得有30厘米,通过秸秆还田以后,玉米根入土会非常深。”


  记者从鹤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从2018年至2022年,鹤岗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从83.53%提升至94.14%,其中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75.4%。


  “秸秆翻埋能够提高地温,今年4月14日就播种了,播种时间比普通农户提前20天左右。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温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发育越快,综合下来产量提高了20%左右。”刘树元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让黑土地提升粮食产能底气更足。


  “我家原来是55个水稻池子,改成22个池子后,秋收农业机械操作起来更方便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北大荒集团江滨分公司水稻种植户李滨赞不绝口。


  记者了解到,江滨分公司把影响农田耕作栽培的渠埂、高岗、低洼等障碍因素统一进行规划改良,对农田进行格田扩大、缩埂增田、扩边整形,土地平整度和土地利用率均得到提升,种植面积增加了2%以上。同时,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亩节水100立方米以上。


  春华秋实又一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新变革、新方法、新措施,将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龙江更大贡献。(韩婷澎 刘婷)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