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6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市开复工省市重点项目353个、开复工率达97.5%;2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0.4%,推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2个;今年可新增规上企业60户,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200家……今年以来,牡丹江市创新实施领导包联、专班推进、网格化服务等措施,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上向好、快速恢复,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发展“硬实力”的背后,是不断优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竞争力”。牡丹江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对标对表国际评价体系和国内一流标准,全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结果导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解决问题入手、从整改落实出发,出重拳、下猛药,抓重点、强弱项,力争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走在前列。
办好企业群众“关心小事”
“高效、方便、贴心,多亏了帮办代办工作人员。”近日,爱民区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代办”人员“一对一”指导企业负责人进行网上实名认证,仅用20多分钟就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好评。
市民陈女士也有相同感受。她第一次来东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公司办理营业执照,一进门就有工作人员帮她抽号,告诉她办事窗口在哪。递交了材料后,工作人员告诉她很快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专门设立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帮办代办、自助取照、零成本刻章等配套服务,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限压缩到0.5个工作日。
2023年,为了打造高水平政务服务,解决企业生存发展和百姓办事中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牡丹江市提出打造“保牡办丹江暖”服务品牌,围绕品牌创建推出了系列改革举措。
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牡丹江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市本级1435项政务服务事项(非涉密)网上可办达到1408项、全程网办达到1320项;推动百姓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将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的社保、医保、不动产等71项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窗口延伸至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
截至目前,四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办理“下沉办”政务服务事项8000余件,咨询数15000余次,服务群众23000余人次。
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必须提供一流的政务服务。记者在西安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门口摆放着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览表,可办理事项一目了然。右侧的高频政务服务中心设有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综合服务窗口及一个首席代表办公室。“我们这是‘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证’的政务服务模式。”窗口工作人员表示,随着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办理各项业务的愿望。
不仅西安区如此,在牡丹江其他三个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也是如此场景。“我们把标准化改革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对全市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结时限、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进行统一规范,让群众享受到‘同标准、无差别’的办理体验。”牡丹江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庆松介绍,为了让群众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享受与市级大厅同样标准的办事环境,全市推动“办事流程”同标准。
牡丹江采取集中教学、跟岗实习、制发指南、录制视频、模拟办件“五步法”,对区级大厅窗口人员开展培训,在政务服务大厅配备资深业务骨干作为业务首席代表,解决办事群众疑难问题,常态化督导检查窗口服务情况,保障群众办事质量“不打折”。
牡丹江坚持“实用、管用、精简化”原则,对政务服务事项的要件、环节、时限再压缩再精简。建立“一次性告知”“即办制”“限时办结”等长效管理机制,实行“承诺制”受理,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要件,点对点督导各部门窗口人员,实现办事要件大幅精简。
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我们通过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共享体系,提升任务分发、材料流转、业务协同能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王庆松说,“办事场景”数字化让政务服务不仅可达可办,而且好办快办。
“一网通办”从“能用”向“好用”“爱用”转变。今年以来,牡丹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受理事项25.6万件,开展“帮办代办”服务1300余人次,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100%。
把企业之盼办成企业之赞
“我们工厂位于江南开发区,以前公交线路只有45路,而且是从文化宫西站始发,位于桥北的职工需要倒2次车才能到达,工厂职工上下班通勤比较困难,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现在职工上下班可以乘坐定制班车,出行更加便利,让我们感到非常暖心。”牡丹江龙飞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雪梅说。
刘雪梅曾在“你我同行,融在雪城——政商沙龙每周+”的座谈会上向牡丹江市营商局反映工厂职工上下班通勤难的问题,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专班第一时间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协调牡丹江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以定制班线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了出行难题,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服务企业就是提升生产力。强化营商环境意识,不仅要关注企业“飞得高不高”,更要关注企业“走得累不累”。为了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质量,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2023年,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专班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目标,深度解放思想,创新举办“你我同行,融在雪城——政商沙龙每周+”活动。每周五组织全市不同类型企业、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活动,引导企业畅所欲言,为企业现场连线,促成问题当场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活动之后第一时间督办推动。
今年以来,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专班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域内260余家企业开展了23期“政商沙龙每周+”活动,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18条,解决114条,当好企业最贴心的“娘家人”,让企业放心在牡丹江经营发展。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精准推送惠企政策。2021年牡丹江市建成全省首个惠企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宣传等信息服务,成为了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今年,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专班持续加大首创探索,建成全省首个全要素信息专栏,对企业最关心关注的要素信息进行全面集中梳理,归纳集成“水电气热运、地钱技数人”10个要素领域的12类价格信息、5份定价依据文件、16项办事指南、8份优惠政策文件、10个服务平台入口,极大提升企业获取要素信息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牡丹江市营商环境专班在惠企政策信息服务平台申请调用企业信息接口,政府部门可以从平台直接获取企业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对于新出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政府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将政策打包发送至企业,通过发短信和打电话的方式提示企业及时查看。专班还在平台上线了11个免申即享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红利,使企业获得感比以往更多更足。目前,全市3万余户企业接受了该服务。
跨境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
绥芬河市冠林经贸有限公司是一家木材加工企业,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木材,通过跨境金融服务站的线上平台从申请到审核、批准仅仅用了3天时间,效率非常高。企业贷款30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使公司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近年来,绥芬河市国际结算量稳步提升,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大幅增长,然而全市90%以上的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银行机构办理,造成企业办理耗时长、效率低,银行业务窗口压力大。
为了解决该问题,扩大中俄金融合作,完善中俄金融体系,2023年,绥芬河市成立由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了《跨境金融服务站建设方案》,7月,在绥芬河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大厅二楼设立了跨境金融服务站驻点。
跨境金融服务站集合全市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等相关专业金融人才,依托“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等系统,采取“结算+融资”“展示+咨询”“代办+辅导”“信保+银行”“政策+担保”等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跨境结算、跨境融资、出口信用保险、跨境担保等综合金融“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满足“最多跑一次”诉求。
绥芬河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服务站的成立,不仅依托银行机构实现帮助企业结算、融资等跨境金融服务功能,通过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组合,“一站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贸易企业规避收汇风险。同时,可实现“金企”之间的信息的进一步对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创新开展跨境金融业务。
自服务站运营以来,办理了85笔线上付汇业务,共计金额9775万元;办理了4笔融资业务,共计金额1093万元;为50余家企业办理了线上外汇名录登记业务;办理进口付汇审核电子单证业务6笔,金额4671.69万元;帮助89家企业参保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1.17亿美元。
跨境金融服务站的成立标志着牡丹江市跨境金融业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也为优化金融环境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
法治护航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近日,牡丹江市司法局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工商联以及重点执法领域行政执法部门等13家单位印发了《牡丹江市重点执法领域涉案企业行政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在全市七个重点执法领域建立并实施企业行政合规制度,这也是全省首次在行政执法领域引入涉案企业行政合规制度。
据介绍,《实施办法》已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引入涉案企业行政合规制度,首次建立刑事合规与行政合规互认制度。其中,《实施办法》确定了牡丹江市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广电和旅游、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7个重点执法领域开展涉案企业行政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规定重点执法领域行政执法部门在办理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由第三方组织对企业合规情况进行评估考察,并将评估考察结果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免罚、减罚的重要参考。
“我们积极发挥行政合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合规管理,推动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对企业既要‘严管’,也要‘厚爱’,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牡丹江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
牡丹江积极探索能动司法的实践路径,全力营造安商稳商“暖环境”。今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优秀改革创新成果,牡丹江市西安区法院“诉前鉴定+诉前调解诉源治理显成效”荣获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牡丹江市西安区法院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制定《关于民事案件诉前开展鉴定工作的指引》,明确诉前司法鉴定案件范围、办理流程和时限,与牡丹江市人民专业调解中心建立联动机制,组建专业诉前鉴定调解小组,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创“诉前鉴定+诉前调解”新模式,将司法鉴定由“诉中”移到“诉前”,在开展诉前鉴定的同时,进行诉前调解,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成本的预判,有效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诉讼成本,提升审判质效,优质高效定纷止争,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22年至今,牡丹江市西安区法院共受理诉前委托鉴定130件,平均缩短审理周期30天,为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40余万元。
提升执法司法服务效能,夯实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根基。东宁法院创新设立“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服务窗口,统一受理涉企类案件,提供涉营商环境事项释法答疑、投诉举报等服务。强化线上线下案件协同推进机制,制定涉企纠纷“一次办好”立案材料清单,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实现涉企申请立案“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积极探索“繁简分流”机制建设,健全“速裁+快审+精审”的有序衔接机制,提高涉企案件审理效率。加大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最大程度加快涉企简案快审、快结,使涉诉企业合法权益尽快实现。
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庭,为创新企业提供“智慧保障”。东安区法院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合议庭,审理除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权属、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属、涉驰名商标认定、侵权纠纷以及垄断纠纷之外的且诉讼标的在100万元以下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022年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26件。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