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驯养鹿归山完善生态补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1-20





  经过科研人员两个半月的野化训练,日前,15只梅花鹿在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山林。至此,当地已连续三年向野外放归三批总计近50只梅花鹿。监测表明,先期两批梅花鹿已在野外形成种群繁育后代,完善生态食物链,标志着国家级《东北虎栖息地猎物种群复壮项目》课题取得新进展。


  精选细养为放归做充足准备


  随着梅花鹿圈养的大门缓缓打开,驯养了两个多月的15只梅花鹿试探着走出栖息地,它们先是溜达着,然后开始时而奔跑、时而停留寻找食物,接着便在视野中若隐若现,最后消失在茫茫森林里……


  与前两批放归山林的梅花鹿相比,科研人员从个体条件选择上就对这批梅花鹿下足了功夫。从今年7月份开始,科研人员在省内多家梅花鹿繁育中心筛选种源,最后选定了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梅花鹿种源推广中心的15只梅花鹿。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杨飞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于梅花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考虑,我们从疫病控制得特别好的种源推广中心挑选了梅花鹿。这些梅花鹿是以科研为目的进行培育的,都是有谱系的,对于血缘追溯有依据,因此身体素质和条件都非常理想。”


  在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渔房沟野化基地,科研人员精心对这15只梅花鹿进行野化训练。先是训练它们在小圈里初步适应,然后再让它们到大圈里适应野外生存环境,逐步达到放归野外的条件。越接近放归时间,梅花鹿的野性越强,科研人员对于梅花鹿的监测就越谨慎。


  “这批鹿是秋天放归,它们的身体素质肯定会随着饲养过程有一些变化,越到后面越要更关注它的一些身体上的表征,是否有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等等,然后我们会更加仔细地研判,有针对性地给它们一定的帮助。”杨飞飞说。


  为了让梅花鹿尽快适应野外生存环境,科研人员既当“捡粪工”又当“饲养员”。他们根据化验梅花鹿粪便得到的数据,确定饲养工作步骤,从食物配比到投放时机,从活动场所改变到进食量把控。科研人员与合作单位密切配合,白天科研人员当“饲养员”,夜里保护区人员负责看护,确保这个项目如期推进。


  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张迎祥说:“为了更好地放归第三批梅花鹿,我们今年3月份就对野化基地进行了全面封控管理,防止外来的车辆对梅花鹿和幼崽造成冲击和伤害。并对周边的村民进行了宣传,提高村民对梅花鹿及其幼崽的保护意识。”


  在放归之前,科研人员给每一头鹿都戴上了卫星项圈,以便后续跟踪监测与样本采集。考虑到梅花鹿适应野外有一个过程,特别是进入冬季野外觅食难度增加,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补饲。


  养鹿引虎促进野生动物种群恢复


  位于鹤岗市境内的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兴安岭重要的东北虎跨境廊道。从2014年至今陆续监测到10多次东北虎活动轨迹,但因为蹄类动物种类和数量不足,东北虎很少选择在这里定居。4年前,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和保护区管理局联合设立《东北虎栖息地猎物种群复壮项目》课题。


  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秘书顾佳音介绍,对东北虎分布和活动影响最大的就是猎物,而梅花鹿是东北虎喜欢的猎物之一。同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在小兴安岭绝迹已久,所以在这里放归梅花鹿,是一举两得。


  据了解,重引入动物野化是否成功,在于放归动物的种群数量有没有成功繁殖扩大,活动区域有没有越来越大。现在小兴安岭梅花鹿种群可持续恢复已经初见成效,《东北虎栖息地猎物种群复壮项目》已完成80%的课题内容。


  顾佳音说:“现在来看,放出去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梅花鹿整体情况比较好,因为我们已经发现它们产崽并带着小鹿回来。我们现在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让这片林子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好,符合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