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种地也养地”的农民多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30





   “看这苗长得多壮,前期培肥地力已经打下了好基础,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哈尔滨市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自信满满。日前,记者在丰裕村看到,田里的玉米秧苗排列整齐,长势良好。


  丰收的自信源自村里日渐肥沃的黑土地。该村从2018年开始,采取秸秆全量还田、有机肥抛洒,以及米豆轮作等,对黑土地进行综合施策。就在今年2月份,备春耕期间,记者曾到过这里,那时挖掘机在地头不停地搅拌有机肥。如今,这些肥都撒进了这片黑土地。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把黑土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作为大事来抓,落实工程、农艺、生物“三位一体”保护利用措施,持续推进黑土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于云波介绍,以秸秆全量还田为例,秋收后,村民们用根茬还田机将玉米秸秆打碎后,再利用大马力液压翻转犁翻地,将秸秆翻埋到犁底层30厘米—35厘米,实现黑色越冬。待到来年开春,再将地耙平,起垄,镇压。


  他告诉记者,在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前,村里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3.3g/kg,项目实施后的第三个年头,有机质平均为34.3g/kg,有机质平均提升1g/kg,提升3%。


  经过5年的时间,村民们已经尝到了“养肥”土地所带来的红利。“五年时间,看到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打粮多了,玉米每亩增产100斤左右,大豆每亩增产50斤左右。看到增收效益后,村民们保护黑土地意识更强了,改变了以往‘种地不养地’的陈旧观念。”于云波说,如今保护好黑土地已成为丰裕村村民的共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综合施策,黑土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在强化工程设施建设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打造标准示范区。在巴彦县、北安市等19个县(市、农场)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190万亩,结合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农艺措施综合治理,集中连片施用有机肥,构建黑土地肥沃耕作层,打造“龙江样板”。


  在强化技术模式推广方面,主要是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建立了符合我省实际的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秸秆还田技术,总结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旱田“龙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22个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推行合理轮耕制度,涵盖了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耕地轮作试点,和全面推进黑土耕地保护性耕作落实等。


  在强化农田生态保护方面,省农业农村厅在科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推行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并开展质量调查监测。其中,在13个市(地)和北大荒农垦集团布设监测点1万个,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万个。对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初始期和结束期的监测指标进行对比,评价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效果。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