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检修已进入尾声,能够保证黑龙江水在春耕生产阶段稳定流向稻田,确保水稻整个生长阶段的水源供给……”连日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灌区全面检修进入尾声、智慧农渠设备试运转完成、数字大棚输水设备落成……一场科技“用水”的技术变革正悄然“兴起”,传统的地下水灌田正全面被地表水替代,越来越多的稻田“喝饱”了黑龙江水,绿色农业、数字农业共同描绘出现代化大农业的春耕画卷。
“龙江碧水奔流进,孕育万顷稻花香”。2017年建成的灌区工程是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引江水灌溉,深化推进落实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的一项重要保障。灌区工程各引、干、分支渠、排水沟道共计44条,全长233.87千米,装机7台共计6300KW,常态下可实现32.84立方米/秒的引水量,能满足33万亩水田灌溉需求。
“我们灌区内部配备有数字控制设备,通过电脑操作,就能实现对黑龙江水量的精准控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地处纬度高,夏天和冬天温差极大,对相关设备带来很大考验,此次检修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确保水稻整个生长阶段的水源供给,推进水源替代与节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灌区内设备可结合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水稻灌溉需水量,以自动化辅助人工操作的方式,微调46座分水闸流量及12座节制闸开合,使黑龙江水更科学有序地流向大田。江水灌溉相较于地下水,还具有上水速度快、水资源可持续的优势。
同时,江水中富含微量元素、有机质,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投入,更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水温方面,引江水灌溉相较于传统电井取水高9~12℃,不需要晒水增温就可提供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水稻生长。
为更好发挥江水灌溉优势、确保辖区内水稻生长不仅“喝得饱”更要“喝得好”,分公司结合地区实际,依托灌区工程四通八达、覆盖广泛基础,建立智慧农渠示范区,用“基站采+电脑算”实现了水田补水与放水的全程自动化,让智慧化设备弥补传统人工巡田存在的“效率差、执行难”弊端,用可视化数据采样与联网大数据分析,打破专业巡田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在大田中竖起“智慧”眼。
“智慧化设备的配套,是我们更好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输水端智能化江水引入、终端自动化微调控水,使水稻种植阶段所需人工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随着更多的智慧化技术与设备的引入与使用,我们的种植户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将更加轻松自如。”农业生产部负责人说。
接下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将用更多扎实的举措推进实现地表水全面替代地下水。利用科技引入、技术普及与地理位置优势的有机融合,描绘现代农业科技“用水”的新篇章,助力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答好“绿色农业”这份长远发展“试卷”。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