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千万”工程促工业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司建楠    时间:2016-01-21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贵州省自2014年9月份启动并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促进工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开展精准帮扶,实行贴身服务,解决突出问题,助推企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宛会东日前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践证明,“百千万”工程已成为贵州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在实施过程中,贵州省坚持把精准调度和贴身服务相融合作为稳定工业运行的根本举措,靶向施策解决工业难题。


  利用“百千万工程直通车”等社会、企业双向沟通渠道,贵州省突出问题导向,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保证企业反映的问题“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问题能解决”。截止到2015年11月末,省级通过“百千万”平台协调解决企业问题357个、市级2127个、县级7107个。


  靶向施策解决企业难题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通过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贵州省抓重点企业促存量产出,抓重点项目促增量提升,抓重点产业促结构转型,成功稳住了全省工业发展基本面,新常态下全省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贵州省靶向施策解决企业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坚持能办的事马上办,困难的事想法办,普遍受到企业欢迎与好评。省直定点联系厅局选派50名处级干部进驻企业,实行长期“结对子”帮扶。全省经信系统干部集中行动,分片包保,对企业和项目实行全覆盖式服务。


  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帮扶企业,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搭建了银企座谈会,像保姆一样,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困难。”据介绍,该企业通过政府帮助,与重庆银行和贵州银行合作,2015年成功融资了5000万元。


  中航工业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到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一家军工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列入“百千万”工程重点帮扶企业后,省、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给予很多帮助。安顺市政府先后出资各500万元对进厂道路、厂区道路进行了改造和修缮。协调到经济适用住房及棚改房项目和资金支持,协调电力部门,给予用电适度优惠。陆续关停厂区周边8家砂石厂,为公司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环保产品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碳化硅壁流式蜂窝陶瓷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的企业。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作为黔东南州“百千万”工程重点扶持企业之一,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省、州、市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在省经信委和省环保厅的支持下,州工信委和州环保局为企业开展了“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推广活动。在凯里市挑选50辆柴油公交车安装“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安装“ART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对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改善凯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此次活动也为企业的市场开拓起了促进作用。


  构建立体式服务格局


  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贵州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构建了立体式企业服务工作格局。一是领导示范带动。参加帮扶的24位省领导以上率下、躬身示范,调研帮扶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二是部门协同推动。各职能部门心系企业,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是市县跟进联动。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在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实际抓好“自选动作”。贵阳市推行“一门进、一章结、一费清”工作模式,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9.8%,平均办结时限压缩到1.21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贵州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搭建全方位问题解决工作平台。一是分级解决企业个性问题。各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一般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就地解决。贵安新区建立联络员跟踪服务制度,对富士康、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每周分别召开专题协调会议,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是专项解决突出共性问题。在破解资金难题方面,省政府金融办和省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举办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培训与业务洽谈会。在破解用地难题方面,省国土资源厅全力保障“百千万”企业用地,及时协调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税收优惠方面,省国税局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三是集中解决行业瓶颈问题。实施精准调度,组织召开白酒、卷烟、煤炭、电力、装备等行业专题调度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精准发力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出台了促进煤炭行业平稳发展和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省经信和信息化委牵头制定传统支柱产业振兴方案,绘制行业整合、企业重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路线图。


  抓好“工业调度”和企业服务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贵州省以工业调度和企业服务为主抓手,在新常态下保持工业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


  注重解决共性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由传统的单个产业调度变为产业链整体均衡调度,特别是对问题最突出的煤—电—冶产业链,敢于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成立省电力交易中心,大力推动电力直接交易,2015年全年落实交易电量262亿千瓦时,占全省工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涉及全省全部火电企业及280余家大电力用户,打通了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有效稳定了下游生产负荷,提升了上游产品需求。


  注重解决要素问题,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开发“贵园信贷通”、


  “黔微贷”等产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新模式,针对重点产业采取“打包”方式集中协调金融机构授信融资,2015年为45户企业协调贷款融资200亿元。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9+3”职业教育、“雁归工程”等专项行动,为工业企业提供各类管理、技术、人才支撑。


  同时,坚持把干事创业和转变作风相结合作为抓好调度服务的重要手段,打造宽松活跃发展环境。秉承“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理念,统筹推进政府工作作风和行政职能转变,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记者司建楠)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