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 昆明高新区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3-22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勇


  2016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昆明高新区直面挑战,埋头苦干,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云南省首轮工业园区考核国家级开发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局预期目标圆满实现,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2017年,昆明高新区将巩固发展成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肩负起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使命,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提速的增效区。


  研判形势 绘就创新发展新思路


  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昆明高新区把握当前经济大势的重要指针,在长期向好的大背景下,蕴藏着昆明高新区加快发展的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当前,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了“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努力方向,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率先小康,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蓝图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在新的时期,省市党委、政府赋予昆明高新区新的使命,要求昆明高新区要“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要“迅速提升支撑作用,为昆明市经济发展多作贡献”。昆明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指出:支持园区加快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产业提速增效区”,充分表明,省市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昆明高新区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更加坚定了昆明高新区加快发展的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研判,2017-2020年,昆明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保持高于昆明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营业总收入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达到3400亿元以上。


  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做强两大特色产业,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实施八项重点工程,统筹发展两大片区。


  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即紧紧围绕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个中心,以申报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总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做强两大特色产业,即做强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即提升发展IT和金融、研发设计、保税物流、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


  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即完善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和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实施八项重点工程,即实施创新驱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精准招商引资、项目建成达产、城乡统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补短板惠民生八项重点工程。


  统筹发展两大片区,即按照“一体两翼、功能互补、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思路,西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打造科技创新核心区;东区大力建设专业园区,推进大项目集群发展,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


  砥砺前行 奋力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


  根据规划,2017年昆明高新区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园区争先进位为目标,夯实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当好滇中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辐射中心。


  首先,做强做实产业,着力夯实发展支撑。坚持壮大实力率先发展。牢牢树立产业是园区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集中精力抓产业、促发展,坚持不懈做大规模,做优质量,不断壮大园区综合实力。突出产业重点,稳步发展金属新材料这个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这个特色产业、着力提升IT及现代服务业这个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彰显园区产业特色。实施“互联网+”工程,围绕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和昆明市“188”重点产业,从园区产业基础及发展定位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焕发新的发展活力,快速提升对昆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会在昆明召开为契机,组织办好互联网大会高峰论坛。


  坚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主阵地,集中精力建设医药产业园、基因及再生医学科技创新园、新型疫苗产业园、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园区,大力推动关联企业、项目向专业园区聚集。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到“十三五”末构建和优化“20105”产业格局。即:一个总收入2000亿元―金属新材料、一个总收入1000亿元―生物医药大健康、一个总收入500亿元―IT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形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互补共生、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坚持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深入落实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昆明高新区作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增长极”的定位,编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进“一园一谷一中心”建设。加快梁王山公园申报及《梁王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打造梁王山运动康体、休闲养生、生态旅游这个品牌,塑造健康春城新亮点。做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搭建交易、投融资、认证、信用、跨境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以电子商务楼宇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群。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工程”,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创新人才集中、创新平台相对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建设“文化高新”。


  其次,精准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重大项目。聚力精准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招商引资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招商引资转变,坚持大中选强、强中选优、优中选特,锁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跨国公司及国内、云南省内知名企业,提高门槛,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和项目。突出园区主业,深入分析细分领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密切跟踪产业转移及转型升级动向,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集中优势兵力抓旗舰性重大项目,在引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上迈出新步伐,做好“九州通医药集团产业化”“沃森生物总部及产业化”“昆明贝克诺顿整体搬迁及扩建”“宇培电商”“蓝光英诺”“贵金属前驱体材料产业化”“中汽中心机动车高原质量检验中心”“铝空气电池产业化生产线”“昆明正大速冻食品”等项目的开工、竣工等工作,把项目迅速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主动推进开放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面向东南亚、南亚延伸产业链,走国际化发展的路子。促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如期封关运行,发挥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作用。继续推进与磨憨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共建,构建园区产业沿边开放新通道。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完善各类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就近享受教育、医疗、文化、购物、休闲、社交等公共服务的需要,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想方设法解决好小屯立交、黄土坡立交等路段大雨必涝的问题。


  加快推进“五网”建设。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启动建设39条(段)道路,总长约30.36公里,启动建设11条县乡村道路,同步开展水、电、气、通信、路灯等配套设施。启动建设2号变电站,1号加压泵站实现竣工投产。积极配合推动轨道交通9号线建设,完善公交接驳,构建内外通达的便捷交通。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工程”,以“七改三清”为重点,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全面改善马金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秋木箐(二期)、横冲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三清四美三宜”升级版新农村。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活力。统筹推进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在推动园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服务环境、增添发展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新举措。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和人事、薪酬制度、目标管理与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管理高效、服务优质、团队精干、执行有力、创新活跃的新型园区管理服务体系。


  打造管理服务“高新效率”。以投资审批改革“2.5”为突破口,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流程,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积极探索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逐步改为政府购买,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孵化模式和孵化项目加速机制,新增百万元以上税收企业10家,50万元以上税收企业20家,促成零税收企业实际纳税30家。新建孵化平台1-2个。用两年左右时间,培育税收亿元楼1栋。


  第五,补短板惠民生,着力增加人民福祉。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东区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培育优质教育品牌。进一步完善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1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5000亩测土配方、梁王山滇池面山樱花定植、热处理垃圾站、乡村道路建设及硬化、危房及建筑风格改造、村庄亮化、病险库塘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


  建设和谐平安高新。深化法治高新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法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云南昆明高新区崛起大健康产业集群

    近日获悉,通盈双环铂注射剂及原料药化药生产基地项目、华派生物集团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及配套等8个项目在昆明高新区签约,计划总投资额近146亿元。
    2018-01-30
  • 云南昆明高新区: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350亿元

    云南昆明高新区: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350亿元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全国共有39个产业集聚区入选,云南省有两家省级示范基地入围。其中一家便是生物医药·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0-03-28
  • 昆明高新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90亿元

    昆明高新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90亿元

     2021年,昆明市委、市政府下达昆明高新区的固投任务是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长20%,目标任务为80亿元。在确保完成全年固投任务的基础上,昆明高新区研究拟定了90亿元的年度目标。
    2021-04-23
  • 拉萨“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台

    到2020年,拉萨要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0%。
    2017-03-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