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挂牌成立。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常务副省长黄楚平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和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揭牌。
湖北要做好自贸区的“苗圃”
根据《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1.99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7.97平方公里。
3个片区改革内容各有侧重: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方案》提出,湖北自贸区改革事项共计19项,分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六大类。
湖北省副省长童道驰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中国(湖北)自由贸易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工作部署。湖北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实验田”,湖北要当好“苗圃”,不做“盆景”,为全国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
据了解,湖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为,努力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湖北自贸区将在创新驱动方面狠下功夫。
湖北自贸区的六大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提出了四个创新驱动方面的改革政策,也是七个自贸区唯一将创新驱动改革单独大篇幅着墨的。
其具体改革包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集聚和利用国际创新要素,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鼓励自贸区内的企业、高校院所“走出去”,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参与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简化自贸区内企业海外技术并购审批手续,试行以事后备案代替事前审批。探索通过并购、技术转移、合作参股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建立孵化基地。
有力衔接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作为武汉片区主体区的东湖高新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方面已经取得系列先行先试经验。《方案》强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协同发展。
另外一个特点是,《方案》强调了湖北的发展与中部崛起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衔接。方案明确了湖北自贸区将成为对外开放的中部高地,还可以把上海等沿海自贸区的经验与湖北高位对接,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湖北也将形成稳定的三角区域(武汉、襄阳和宜昌),辐射周边城市发展,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明显提高了湖北在中部乃至长江经济。
湖北省自贸办主任、省商务厅厅长邱丽新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湖北自贸区是改革开放新抓手。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将自贸区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湖北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重点梳理制约发展的制度“痛点”,破除妨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壁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凸现自贸区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突破口的作用。要围绕接轨国际最高标准这个关键,重点加强理念、体制、产业、人才接轨,以全球视野谋划自贸区建设,按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推动自贸区创新,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自贸区发展,用开放胸怀吸引自贸区人才集聚,凸现最高层次开放平台的作用。
今天,湖北自贸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湖北省自贸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一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进一步凝神聚力、务实重行,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自贸区挂牌意义重大
“湖北自贸区的正式揭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包括湖北自贸区在内的七个自贸区的获批,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进入“3.0”时代,其突出特点是中西部地区开始设立自贸区,体现了我国深化改革由沿海到内陆的梯级推进战略部署,也在空间架构上确保我国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构建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由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构成的湖北自贸区,将成为湖北现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湖北自贸区的三个片区在功能、产业上互补,湖北自贸区应该学习借鉴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等先期获批自贸区的经验,推进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化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发展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我认为,湖北自贸区对行业的影响可分为两类。”邹薇分析说,“一类是高新技术行业和战略新型行业。深度和双向的开放,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研发团队,同时扩展国际市场,迎来发展的新高潮。另一类是传统产业,武汉市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传统制造业尽管在现阶段存在产能过剩,但是高端、高性能的制造品依然十分缺乏。自贸区的建设可以促使武汉的传统制造业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在动态调整中实现产业升级。”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自贸区试点政策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好的舞台,特别是对一些中小银行来说,由于海外机构比较少,跨境业务难以开展,自贸区的设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跟国际接轨的平台。而对大型银行来说,获益会更大。他们的经验比较丰富、更了解海外业务的操作模式、管理模式和法律环境,能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风险可控的资金结算、融资管理、财富增值等一揽子综合服务,为自贸区内外金融客户构建内外联动的金融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商业银行迈向国际化。
该负责人认为,自贸区金融创新试点政策,将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对于其发展海外跨境产品也有实质性利好。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贸区开放度较高的优势来发展跨境金融产品。海内外一体化贸易金融、跨境人民币、大宗商品融资、供应链金融、全球现金管理等综合性金融业务,在自贸区将大有可为。(孙方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