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能源优势、西安有文化优势、成都有物流优势,各地如何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考验政府智慧
2100多年前,汉代探险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国打通了通往欧洲的坦途,也助力造就了辉煌汉唐盛世。
2013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再次谈到丝绸之路。他指出:“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我们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应运而生,经济带上各区域也迎来了一次发展的重大利好消息。一个现实问题是,各地将如何形成区域优势互补正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
能源之路
在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段秀芳看来,丝绸之路指的是从连云港,经过中间十个省区,通过新疆,到哈萨克斯坦,进入到欧洲,最后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达终点,整个是一条线,本来是条交通线,现在延伸到了整个交通线上的经济带。
这条经济带怎么延伸?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学者普遍的看法是,沿着主线往南延伸到新疆的喀什,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到印度、巴基斯坦等,覆盖范围比古代丝绸之路更广更深。
段秀芳注意到,习近平主席这次并没有提“新丝绸之路”,其中更大的原因恐怕是因为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并没有包括中国。“为了区别,我们没有提‘新’字。当然,也有的学者把此路称为现代丝绸之路,毕竟内涵都变了。”
为什么要重提丝绸之路呢?段秀芳认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从西安开始的,往国外输出以丝绸为主的贸易商品,丝绸之路因而得名。现在已经不局限于丝绸了,起点也变了,其经济意义保留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主要交易的是能源,可以称为“能源之路”。
段秀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些年,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发展很快。中国给提供的更多的是机电设备、家用产品,中亚向中国输出油气。
段秀芳说,中国与中亚各国不仅是邻国,还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中亚各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占的总量还不是很高,还不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比俄罗斯,中亚跟中国的能源合作更有实效。全球金融危机后,俄罗斯似乎跟中国谈成了一些东西,实际上跟俄罗斯更多的是用贷款换了些石油,中国给钱,本来是想让中国公司进入俄罗斯,承建一些油气管道,但俄罗斯拿了贷款后,并没有给中国公司机会,他们用的仍然是本国的公司来搞相关建设,输出石油,但更深层次的合作还谈不上。
而跟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就更近一步,不仅建立了石油管道,油气也在不断向中国流淌。
经济带上各地争抢机遇
在段秀芳看来,跟上海自贸区相比,丝绸经济带概念还是稍逊一筹。“上海自贸区已经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具体的措施都在落实,而经济带还仅仅是一个概念,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或者措施落实。再者,上海本身的经济发展就有很多的优势,而丝绸之路上的很多地方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
作为经济带上的主体,肯定希望有一些配套的政策及措施,但这个主动权最终还在国家手里。
就新疆来说,段秀芳表示,它和中亚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新疆出口到周边国家的商品超过70%是内地的,只是通过新疆过货,新疆本地的经济发展还十分有限。
在喀什,国家建了一个经济开发区,但它在新疆的南部,不在中国交通的主动脉上,也不在原来的欧亚大陆槽上,交通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仅有的公路质量比较差,成本高,贸易量就受到很大限制和影响,现在寄希望的是中基乌铁路,中基乌铁路可行性研究早就好了,但还没有开始建设,估计更多考虑的还是政治稳定。
对于新疆,国家现在也认识到了稳定要靠经济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家支持力度很大。沿途各省份都会积极作为,竞争也很激烈,人人都在抢抓机遇。
而西安作为一个古城,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与西部各省区相比,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并不占优势,它也在寻求自己的新发展机遇。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实际上近年来丝路经济带在国内西部各涉及省份已经架设多种平台进行布局。比如在西安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欧亚经济论坛,就为丝路经济带各国提供了一个在能源、金融、旅游等行业领域的对话交流平台。西安如今已经成为西北门户城市,处在亚欧大陆桥城市的重要位置上,区位优势不错。而且,陕西省丰富的能源、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巨大,因此在丝路经济带上大有可为。
有专家指出,西部各省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与总量规模上处于加速赶超的阶段。比如,2010年,2011年,2012年,新疆的GDP增速分别为10.6%、12%、12%。陕西的经济增速也处在弯道超车的关键节点上,并且经济结构升级亦急需借助丝路经济带带来的机遇提升。因此,丝路经济带相关的落地形式——自贸区、金融特区等都将成为各省向国家申报试点争抢的对象。
成都力争丝绸之路先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作为四川的首位城市的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丝绸之路的双重利好的历史机遇下,自然要借其东风,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四川与欧洲贸易额不断攀升,据四川省商务厅统计,2012年成都与欧洲贸易额为101亿美元,欧盟已经成为四川最大对外贸易市场。直通欧洲的丝绸之路,更是为成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的4月26日,国内到欧洲最快的铁路货运班列——“蓉欧快铁”已正式开通,这也是中国大陆到达欧洲最快、最便捷的陆上运输线路。“蓉欧快铁的正式运行意味着四川构建了一条崭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四川所处内陆的区位劣势。”成都市物流办介绍。
记者了解到,蓉欧快铁在10月有望开通双向运行,届时欧洲的汽车零配件、日用品等货物将通过这个班列到达成都。双向运行意味着通过这条铁路不仅能帮助四川乃至中国产品出口欧洲;也让成都成为欧洲产品在中国西部地区的集散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成都海关有关人士认为,同时通过改善和不断的优化既有的物流环境,将会吸引并带动更多的国际性企业来川投资。
截至2012年9月,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215家落户成都。而成都也在力图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经济的支柱产业,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到2015年,成都将初步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以及面向欧洲、中亚的转运中心。物流的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增强成都的辐射能力。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向记者介绍,成都将大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商务医药、商务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七大产业,从中足见成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以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为例,该园自2005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了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包括33家财富世界500强,68家行业100强,超4.5万人工作于此,经过近8年的发展已形成通信、数娱、信息安全、IC设计、移动互联网及共享服务六大产业集群。蓉欧快铁运送货品上就有在此制造的笔记本电脑。
另外,丝绸之路对传统家居、肉类加工等轻工产品也意义非凡。一位肉类加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物品主要送到新疆、西藏,但凭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直接出口送到俄罗斯、中亚甚至地中海地区,这为当地企业带来了无线商机。
企业率先战略布局
面对无限商机,早有嗅觉灵敏的企业家开始了战略部署。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副总裁刘德山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四川宏达集团在2011年9月,就与哈萨克斯坦夏克亚公司签署协议,控股开发资源储量巨大的哈萨克斯坦铅锌矿。2013年,该集团又成功控股开发尼泊尔大型铅锌矿。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宏达集团铅锌、钒钛、钼铜资源拥有量位居全球前列。
此外宏达集团又结合国家关于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相关政策、依托新疆独特的地域优势,面向中亚经济发展带,加大了对新疆的投资。2010年,宏达集团联合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在新疆喀什投资3亿余元设立公司,打造占地千余亩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2011年8月,联合国内大型民营企业签订了收购新疆大型煤矿的合作协议,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吨煤炭开采项目、煤炭发电项目和煤制天然气项目。
与此同时,宏达集团充分利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的独特优势,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边贸交易和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开发新疆,实现了投资中亚,开拓国际市场的多赢效果。这足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确是一块潜力巨大的金矿,借此契机,不仅能带动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民经济发展,也将助力中国发展。(本报记者 王敏 龚友国)
来源:中国企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