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古都喀什,林果经济提升幸福指数


时间:2013-10-08





  喀什,祖国西部边陲名城,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西域古城。

  喀什,曾经丝绸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却在15世纪海路开通与时光大潮的洗礼中一度失去了光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喀什地区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后发赶超,林果经济让沉寂的丝路明珠拭去尘土,重焕光辉。

  全疆最大“果篮子”的喜与忧

  白天走在喀什的大街,高台民居、土陶作坊、农贸巴扎等喀什特色景点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记者的眼球。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喀什,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8%,民族特色浓厚,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在这个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田果树无处不在。杏、核桃、石榴、巴旦木、新梅、红枣等特色林果产品享誉疆内外。喀什目前林果面积已达600多万亩,占新疆林果面积的1/3,实现果品年产量168万多吨,成为全疆林果业规模最大的地区。

  十余年来,喀什地区以杏、巴旦木、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发展迅猛,规模、质量和效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林果面积保持以每年40万亩的速度快速扩张,覆盖了全区90%的乡镇和农村人口。

  然而,长期以来喀什的瓜果基本上都以自产自销为主,真正形成商品优势的品种却寥寥无几。2012年全区结果面积510万亩,林果总产量166吨,但喀什地区果蔬加工企业仅10家,年加工能力只有30多万吨,建立5000吨以上保鲜库的企业14家,全部投入使用后,保鲜能力也仅仅为10万吨,加工能力远远不足。

  为民族同胞扛起致富的旗帜

  9月的泽普是红枣主宰的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枣园如同阳光凝成的红色飘带,吸引了全国乃至亚洲的客商。泽普县年轻的林业局局长纪新豫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泽普县是拥有“中国有机红枣种植面积最大县—新疆泽普县”的吉尼斯认证证书。每年红枣成熟之际,“好想你”等一些国内知名红枣加工企业都会赶来洽谈业务,泽普县的红枣根本不愁销路。

  优质的红枣造就了最富有的农民群体,在泽普县奎依巴格乡、阿克塔木乡、阿依库勒乡、图乎其乡、布依鲁克乡,年收入三五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奎依巴格乡枣农吐逊·沙迪克,种红枣一年收入竟达50万元。农民有了钱,住房早早就改造了,难怪马路两边竖立着一座座颜色鲜亮的小洋房。

  在莎车县,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巴旦木树,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端出了炒制好的巴旦木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莎车县的巴旦木十分有名,其品种有“五大家族”,40多个品种,仁儿有苦的,也有甜的,其中有一种薄皮的品种,其皮可以用手指剥开,仁儿的味更香。由于皮薄,好剥,所以维吾尔人称其为“卡卡孜巴旦木”,意即“纸皮巴旦木”。莎车是个人口大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耕地有限,发展高效林果业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首要选择。莎车县自古以来就有在房前屋后种植巴旦木的习惯,经过科学管理,巴旦木带来的丰厚收入点燃了莎车农民种植巴旦木的热情。

  从“喀什产”变为“喀什优”

  虽然喀什地区林果产业完成了总量实现600万亩的目标任务,但加工跟不上,林果业如何向纵深发展?

  长期以来,喀什地区林果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喀什人民,林果产品提质增效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喀什必须加大力度,开拓创新,力争从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果树专用肥及防治有害生物药品生产、建设标准化有机绿色基地等方面突破,让产品从“喀什产”变成“喀什优”。今后,喀什要一方面狠抓林果基地建设,以突出果品提质增效为重点,把规模做大,产品做优,更好地满足果品加工、流通企业对原料规模、质量、品种和布局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营造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周到服务,完善产供销衔接机制,为企业在喀什投资兴业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做好服务。

  记者了解到,全疆共有18类836个品种的果树资源,在众多的林果产品中,只有库尔勒香梨拿到了美国市场准入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关税的降低,城市的逐步开放,国外大量的“洋果品”将抢占中国市场,威胁着新疆果品的市场份额。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果品质量是当前喀什林果业发展的重点。

  如今,喀什经济开发区的设立犹如一颗磁石,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喀什坚持把发展特色林果业同农民增收相结合,正行进在以特色林果业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幸福指数的大道上。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