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药用资源储量丰富


时间:2013-10-17





  本报讯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药用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卫生局正在积极利用丰富的野生药用资源,全方位进行“北药”开发。

  大兴安岭地区被视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天然药材宝库。2000年全区“北药”资源普查发现,该区域共有野生药材1475种,其中药用植物139科1144种,药用动物115科26种,药用真菌24科71种,药用矿物3种。其中,仅《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就达四五百种。该区域常年经营的中药材有50多种,并具有种群面积大、药用价值高、易于采摘等特点。

  如杜鹃、越橘等野生药材,全区随处可见,储量惊人。黄芩、苦参、细叶柴胡等10余种草药,几乎占据了区域内全部草甸和干山坡。据专家初步推算,大兴安岭地区目前野生药材总储量有200万吨之多,市场价值难以估量,经济潜力巨大。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十分珍视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北药”开发列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十项工程”之一,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还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深入大兴安岭,对区域内244种植物、54种药材、24科71种药用真菌、139科1144药用植物以及部分药用动物的储量、生长、存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撰写出版了《大兴安岭中草药资源》、《大兴安岭偏方秘方选编》及《大兴安岭常见中草药采集手册》,为“北药”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全区以兴安北药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县、区、局为基地,全力打造“兴安北药”品牌,在区域内陆续建成两级中药材收购网点32个,引进“北药”加工企业3家。行署卫生局还定期举办讲习班,帮助药农、村医掌握“北药”采集方法和种植技能,使“北药”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衣晓峰)

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