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临沂高新区打造科技新城


作者:戈清平    时间:2013-10-24





  “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对一个城市建设的极大认可。临沂,这个山东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获得此项殊荣,让临近的城市羡慕不已。

  原以为在这样一个良好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临沂高新区,在发展中会拥有超速度,但翻开历史却发现,虽然园区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11年才获批为国家高新区。

  原因何在?历史又告诉人们,在获批“全国文明城市”之前,临沂这座城市的最大标记是沂蒙山革命老区。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临沂市委、市政府主动放弃国家给予革命老区的政策、资金扶持。

  进入新时期,随着鲁南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区域中心的临沂迎来了飞速发展期,并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

  临沂人为何有此胆识和魄力?近日,记者深入临沂高新区,寻找其中的奥秘。近年来,尤其是临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临沂高新区已成为临沂市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成为城市转方式、调结构的高地,以及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引擎。

  虽然升级国家高新区较晚,但临沂高新区的未来发展目标却已拟定:在国家高新区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把临沂打造成一座科技新城。

  快马加鞭实现后发崛起

  临沂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下辖两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6.8万人。拥有如此大的面积、管理如此多的人口,这在全国高新区中并不多见。

  在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后,临沂高新区得到了科技部、山东省的重点支持。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挥动下,园区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这是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这边是新能源产业园,还有那边是先进制造产业园……”临沂高新区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驱车带领记者参观园区建设情况。

  记者看到,车辆所经之地到处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处处迸发着创新创业激情,散发着蓬勃生机。一个个火热的施工生产场景,似乎昭示着这座城市正在蓄势腾飞、后发崛起。

  数据显示,2012年,临沂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0亿元,增长34%;实现财政总收入8.45亿元,增长3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8亿元,增长40.9%;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2.1亿元,增长69%;完成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外资1560万美元。另外,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投资占比分别为31.3%和44.1%,均居临沂市第一位。更引以为傲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山东省20个高新区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临沂高新区就有8项指标总量位居前十名,5项指标增幅位于前五名。

  “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与全国一些先进高新区相比,临沂高新区仍面临经济总量弱、企业规模小、城乡面貌差、主导产业不突出等不可回避的问题。”临沂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改变?临沂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在全面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一城八区”宏伟发展蓝图。“一城”即建设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八区”是依据园区现有产业基础,规划建设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科技商务、工业物流、生态旅游八大产业园区;发展理念是:创新引领、产业支撑、环境吸纳、科技新城;发展目标是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八大园区,形成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变,高新技术彰显亮点的一座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

  八大产业承载园区未来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如何规划发展八大产业?临沂高新区宣传部部长刘勇介绍说,园区将八大产业定位为“5+3”产业工程,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五大新兴产业和科技服务、工业物流、生态旅游三大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城市综合体、现代农业、纺织服装、节能环保四大传统产业。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整合、集聚电子信息类企业,大力引进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LED照明、仪器仪表等各类电子信息项目,争创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依托电动汽车产业园,大力引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配套产业,打造国家级电动客车研发生产及出口基地。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大力引进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类项目,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争创山东省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以磁性材料、节能保温材料、石英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积极争创山东省省级复合型节能建材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在先进制造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植保机械、数控机床、金属制品、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产业,争创国家火炬计划植保机械产业基地。

  在工业物流业方面,大力引进物流、商贸项目,建设工业物流、仓储加工基地。

  在科技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产业,重点引进软件设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类项目,争创山东省省级科技服务业基地。

  在生态旅游业方面,重点包装推介曹家峪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招引旅游开发类项目,发展城郊型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面对种类如此繁杂的八大产业,临沂高新区如何有效、快速推进?临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俊华表示,园区专门成立了十大园区指挥部,8个产业园区分别成立一个指挥部,此外还成立了城乡建设和现代农业指挥部,分别确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常务副指挥。同时,实行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安商服务、社会发展、安全稳定“五位一体”责任制,独立封闭运作,全权负责各自范围内开发建设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解决资金难题;成立临沂未来生态科技城集团开发建设总公司。

  “‘八区’是根据临沂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的。目标是到2014年年底,八大园区基本建成,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变,现代农业彰显亮点,科技新城初具规模,经济总量、科技实力、产业规模、城乡面貌、幸福指数、综合排名得到大幅提升,成为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转型升级的引导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张俊华表示。

  科技创新助力跨越发展

  当前,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科技创新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地处革命老区的临沂高新区,更是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

  近年来,临沂高新区不断做大科技孵化平台,先后投资5.2亿元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发、中试、产业化链条;先后吸纳480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毕业企业84家;建成了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公共电子测量实验室、小型汽油机检测试验平台、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等12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了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2家,其中省级以上12家,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临沂高新区还制定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的14项优惠政策,优化了部门服务26条措施,设立了3000万元的科技创新扶持奖励基金、1500万元的孵化器种子基金、10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对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入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加强与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等证券机构的合作,推动卫康生物、海纳电子等科技企业通过“新三板”上市融资;成立了入会资金1亿多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协会,吸纳30多家企业入会,先后为汇富彩板、利达铝业、中瑞电子等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

  在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扶持下,临沂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园区企业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余项,新增专利申请240多项、专利授权150多项。其中,科创材料“梯度铜钨/铬锆铜整体触头开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入选国家863计划;海纳电子参与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高压大电流系统接插件、线束技术研发”国家863计划项目,填补了临沂高新区空白;还有14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临沂市科学技术奖,其中绿因工贸“涤纶超细旦纤维在毛毯上的开发与应用”获得临沂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面向未来,临沂高新区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找符合区情的发展路径,追寻已经设立的宏伟目标,开创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本报记者 戈清平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